北京医药健康产业上半年营收规模近2465亿!同比增152%

首页 2021-10-14 17:09:50

新一轮生物技术正在驱动医药健康产业全面提速,全球医药健康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窗口期。在10月13日举行的第24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透露,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双提升,2021年上半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达2464.6亿元,同比增长152%。北京将力争通过3年推动,到2023年实现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上半年营收规模近2465亿!同比增152%

“北京有全国最强大的基础生命科学力量,最有条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

近三年来,北京涌现出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加科思、华辉安健等一批高成长活力的创新药企业,以及王晓东、谢晓亮、邵峰、刘河生、张林琦等一批全球顶尖科学家创办的企业,引进了腾盛博药、联影、百放等潜力创新企业。

许强介绍,2018年至今,北京新增27家医药上市企业,累计达到61家。创新成果不断产出,北京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有7个,获批上市的AI三类医疗器械产品7个,约占全国一半,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医药健康产业已逐渐成为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坚实支撑。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上半年营收规模近2465亿!同比增152%

瞄准产业问题需求,北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近年来,北京建立了以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药监局等19家医药产业密切相关的市区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推进落地了阿斯利康北方中心、恒瑞北方中心等42项重点项目;围绕财政资金供给、人才落户需求、创新产品研发推广及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产业难题出台10余项配套政策;推动水木未来结构解析、寻济高端制剂、百放、新生巢、飞镖加速器等高水平专业平台及孵化器在京落地。

“支持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和专业孵化器、推动成立研究型医院、创新体制机制……一系列作为使得当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有了大幅度的进步。”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鲁白感叹。

在北京,从南到北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已然形成。在北部海淀区、昌平区,正加强对前沿创新项目的转化服务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南部经开区、大兴区则重点加强对产业空间的优先保障,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积极承接北部及全球科技创新成果落地。

许强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将力争通过3年推动,到2023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新增可上市工业用地不少于3000亩;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力争在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引进多层次创新人才不少于1万人。同时,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交上市申请预计达到90个;新增上市企业25家;建设1到2家国际一流水准的研究型医院。

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已举办23届,始终以“透视产业现状,解决发展问题,构筑健康未来”为宗旨,累计邀请医药健康领域跨国企业高管、国内医药百强企业负责人及高校院所专家逾千人到会演讲,吸引境内外代表逾万人参会,外宾近四分之一,累计举办交流会超200场,是展示并发布北京生命科学领域最新技术成果,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企业走向世界、接轨国际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办,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共同承办,以“AI·健康·机遇”为主题,突出成果转化、前沿趋势、产业政策、国际合作等特色。

据悉,在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期间,10月14日论坛将发布《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以来获批的重大创新品种、落地的重大项目以及支持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优秀临床机构名单。10月14日-15日,论坛还安排了专题分组会、路演对接等系列活动,议题涉及干细胞技术与再生医学、人工智能与医药健康融合发展、国际新冠疫苗研发、医药研发服务CXO与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等,并在海淀区、大兴区、昌平区设立了分会场。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原创者,本网是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