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我国能否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

首页 2020-09-03 10:44:57

今年1月份国家统计发布数据称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按年平均汇率进行折算,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1美元约合6.88元人民币)。

8月7日,国家统计局又发文称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GNI)进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

在人均GDP和人均GNI双双突破1万美元大关之际,关于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声音不绝于耳。那到底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呢?我国又是否会陷入?本期我们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该概念首发于世界银行2007年的《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一书,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若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那么可能面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分化、城市化进程受阻等问题,结果会导致经济放缓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注:按照世界银行2020年最新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在12536美元以上的被定义为高收入国家)

回顾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发展,不少国家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陷阱。


巴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以巴西为例,1968年-1973年巴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球为之震惊,这段发展期也被公认为“巴西奇迹”。

但后来遭遇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巴西的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状态。进入21世纪后,得益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巴西贸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经济也大幅受益。

巴西地理统计局指出,2001年至2010年,巴西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为2.4%。特别在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人均GDP也首次超过1万美元。

但好景不长,2011年后巴西经济由之前的快速增长进入加速下行通道,2015年和2016年GDP增长率更是分别跌至-3.8%和-3.6%。尽管后来爬出负增长的深坑,但至今仍在萎靡的边缘徘徊,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我国能否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

图为1962-2018巴西以美元计人均GDP

除此之外,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几乎都在2008-2010年间纷纷冲上人均GDP 1万美元的关口。然而,在接下来的近十年时间,这些国家围绕着1万美元不断震荡,陷入发展困境。

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从1960年到2008年间,全球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只有韩国、日本等13个成功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


中国是否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看着这么多有望晋升高收入水平国家的纷纷滑落,很多人对中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表示担心:这是否意味着我国也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对此不少专家学者表示:只要我国保持着高质量发展趋势,那便有足够信心和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南南整理了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01

第一:中国社会制度具有优越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便以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受到世界瞩目。这种独一无二的“中国经济模式”不是依靠外部引进而来,而是根据中国国情来制定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则和路径。

所以一旦发展出现任何问题,那便会从国家层面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制度优势。


02

第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们知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经历了初始阶段的高速发展后,经济发展无法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逐渐失去发展动力,因而陷于停滞。

而我国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而这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举措。


03

第三:致力于改变经济发展结构,缩小贫富差距。

国际经验表明,缩小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是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要条件。而从十九大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从机会均等、改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职能三个方面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当然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远不止这么多,如坚持绿色发展、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等。因此只要未来十年我国保持着高质量发展趋势,那便有足够能力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当然我们在有信心跨越陷阱的同时也要深刻重视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例如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等等,而这些都是导致“陷阱”发生的关键要素。

好啦,你对我们国家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聊一聊。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我国能否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