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带你了解台湾非营利组织

首页 2020-07-16 13:34:38

清华大学教授带你了解台湾非营利组织

注:截至2019年底台湾已核准立案或备案之人民团体(以下称非营利组织)计 6.9 万个,其中社会团体占比最大共计 5.7 万个,另有职业团体及政治团体分别为 1.1 万个及 336 个。

一、台湾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特点

台湾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解严”。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先生解除了实施39年的戒严令, 台湾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和整个社会的公民社会化同步启动,各种形式的非营利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演变,如今我们看到的台湾非营利组织,总体水平与大陆相比要成熟许多。一言以蔽之,台湾非营利组织既有度,又有力,具体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是台湾非营利组织有文化热度。文化热度体现在对文化的热爱,浸润,深耕,忘我的投入,狂热的追求,创意的表现等许多方面,也体现在以文化为原点的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上。无论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文化,无论原乡文化还是流行文化,许多台湾非营利组织身上流溢着发自本源、由内向外、土生土长、活灵活现的人文化成的创意和精神,这成为台湾文创产业风行世界的一大优势。

二是台湾非营利组织有信仰高度。信仰代表着价值观,是非营利组织的灵魂,但有时难免会失之于宗教性。你会发现有宗教背景的台湾非营利组织的确不少,但是普遍重视信仰并基于信仰而产生巨大的公益原动力,形成广泛、庞大而持续的社会号召力和影响力,则是台湾非营利组织有别于大陆及其他社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是台湾非营利组织有社区深度。来自社区、扎根社区、深耕细作并引领社区营造,是许多台湾非营利组织的另外一大特色。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区营造,为台湾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和自由的社会生态,各种公共资源的导入、积极的公民参与和宽松的制度环境,则为其成长注入活力,使得他们身上带有浓重的乡土及草根气息。

四是台湾非营利组织有专业能力。无论是环保、救灾、还是社区营造,无论是募款、养老、还是青少年服务,无论是面向特殊人群还是面向不特定多数的社会大众,注重专业能力建设并形成专业团队的优势,做事情一丝不苟,对问题穷追不舍,搞服务细致周到,是许多台湾的非营利组织的生命力之所在。

五是台湾非营利组织有市场营力。敢用、善用并巧用市场手段,包括努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参与各种形式的市场竞争,积极与企业合作共赢,创造价值和积累财富,探索形成多种形式的市场机制等,非营利但并不缺乏市场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机制,也是许多台湾非营利组织的一大亮点。

六是台湾非营利组织有创新活力。近年来,台湾版的文创产业、社会企业不仅风靡大陆,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台湾各种形式的社会创新和公益创投都活力四射、特色鲜明,与文创产业相映成辉。这种创新活力其实并不限于某一领域或者某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可以说弥漫在台湾非营利组织的整个生态中。

因此,以我之浅见,台湾非营利组织身上较为普遍地具有文化热度、信仰高度、社区深度、专业能力、市场营力、创新活力,这三度三力足显其整体的成熟程度,值得大陆的非营利组织关注学习和交流借鉴。

清华大学教授带你了解台湾非营利组织

二、展望海峡两岸非营利组织交流借鉴

近二十年来,本人之所以一直关注台湾非营利组织,背后的直觉和动机即在于我认定同根同源且面对相似的问题、处于相近的发展阶段的两岸非营利组织,是具有彼此许多可比性、相互关照性乃至学习借鉴性的。近年来,我围绕两岸非营利组织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益增强了这种判断和认知。

对于大陆的非营利组织来说,台湾的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是“过来人”,无论社区营造,慈善捐赠,还是灾害救援及重建,养服务,环境/生态/动物保护;无论族群社团,青少年服务,残障人助公益,还是各种形式的俱乐部、读书会、兴趣团体;无论农协、工会、商会,还是同学会、同友会、同业公会;无论佛教社团、基督服务社,还是道教、会道门等各种宗教的社会服务机构;也无论是文创机构还是社会企业,台湾的许多非营利组织不仅历史比大陆悠久且经历更丰富曲折,说得上是曾经沧海,也称得上是应运而生。不管是自主发展,还是参与购买服务与政府合作,不管是扎根社区还是建立遍及台湾全境的网络,不管是与企业深度合作还是独立经营,不管是内向于本土还是走出去,台湾的许多非营利组织都堪称经验丰富,方法娴熟,人脉广泛,手段老到。这些种种,都值得大陆的非营利组织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借鉴。

对于台湾的非营利组织来说,大陆的非营利组织不仅是新生力量,更是处在持续发展和转型中巨大经济体及社会体的最为活跃的分子,是当下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发展及应用时代的产物,中国大陆的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转型和新兴科技的发展应用,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许多大陆的非营利组织都有强烈的危机感、学习意识特别是合作需求,这对许多台湾非营利组织来说,不能不说是拓展空间、探索合作、建立网络的大好时机。近年来,包括慈济功德会等越来越多的台湾非营利组织来到大陆,寻求合作并探索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大陆非营利组织来到台湾交流合作。

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非政治性、非政府性和公益性等特征,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能够深化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两岸基层互动,合作解决两岸现实问题,增强互信,促进两岸民众“心灵契合”。

清华大学教授带你了解台湾非营利组织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长王名教授

文章来自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长王名教授,他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于2003-2018年连续三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他提出的如“放开二胎”等多项提案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和社会影响。

欢迎大家关注“问道统一”头条号,深入全面了解台湾社会,携手努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