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想要长期的投资都讲求看公司的护城河,对于产业投资来说同样如此。放眼全球来看,具备商用飞机生产能力的无外乎空客公司、波音公司、庞巴迪公司、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中国商飞等寥寥几家公司,再进一步具体到 150座以上的干线飞机,目前全球市场也是只有波音和空客两大巨头,相当于这两大巨头瓜分了全球绝大多数的商用航空市场。中国商飞的C919机型正是对标波音737和空客A320,如果能够切入干线飞机市场,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商用航空的市场空间。 所以今天给大家梳理一下大飞机产业链。 先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点强调一下: (1)必要性:国内民航支线大飞机大部分都采购自美国的波音和法国的空客,90%的市场为国外飞机占据; (2)重要性:大飞机市场存量高达万亿美元,每年增量也是千亿美元级别,市场广阔。 大飞机的产业链可以按组成结构分为整机-子系统级别(机身、发动机、机电系统、航电系统)-零部件及原材料级别,各大领域占比及其对应上市公司这里先不提,后面我们仔细说。 1、原材料产业链 原材料产业链国产化程度较高,但附加值较低,主要瞄准具有增量空间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耐高温、密度低、强度大等特点,目前在飞机产业的运用最为广泛。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小型商务飞机和直升飞机上的使用量已占70%~80%,在军用飞机上占30%~40%,在大型客机上占15%~50%。以1990年研制的波音777为例,在其机体结构中, 复合材料仅占11%,而且主要用于飞机辅件,如尾翼和操纵面等。 我国C919大飞机中复合材料用量约为11.5%,距离波音及空客用量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复合材料占比越来越高的趋势下,随着后续量产,复合材料用量将有单机占比提升以及数量提升的双重推动空间。根据C919副总师章骏介绍,在复合材料应用中主要包含三大类: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T3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其中T800用于后机身和平垂尾、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于雷达罩、其余大部分用的是T300。 接下来我们看看C919复合材料应用范围 C919复合材料应用范围 2、产业链上下游 在了解供应商体系时,首先要了解一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链上下游情况。。碳纤维产业链涉及的核心环节很多,主要有上游原丝生产、中游碳化、下游复合材料编织成型等。其中光威复材和恒神股份涉及的是原丝与碳纤维生产,中航高科涉及的是预浸料的加工。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产品原料和成型工艺的特殊性,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组成呈现出一体化发展趋势,各个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研发、生产商往往也是碳纤维材料和树脂材料的生产商,既有复合材料原材料碳纤维的生产线,又有碳纤维增强树脂基材料的成品生产线。可以认为,全球碳纤维市场上的几大行业巨头已经完成了产业链的部分整合,实现了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技术研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生产与销售的上中游贯通模式,充分利用了资源配置优势,缩减了成本,减少了对市场的响应时间,从而保持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以及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接下来仔细说说C919产业链上的六大领域及其对应上市公司。 六大主要领域分别是: (1)机体结构:38%。 这一块总共有8家公司,其中在A股上市的只有中航飞机、洪都航空、中航沈飞,而其中洪都航空和中航沈飞都是以参股形式分别参与洪都航空商飞(前机身大部段、中后机身)、沈飞民机公司(后机身前段),因此实打实的收益标的就只有中航飞机一家。不过就中航飞机而言,C919业务还未兑现,也只是有一个概念而已,真正对业绩有拉动还是要看飞机取证并逐步交付客户后。此外,洪都航空是919前机身、中后机身的惟一供应商,工作量占机身制造的25%,中航飞机是国产C919大型客机主要机体结构供应商和起落架系统供应商。 (2) 发动机:27%。 这一块最值得关注的是航发控制,它是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企业,为发动机领域龙头公司。 (3) 机电系统:14%。 这一块关注的核心上市公司主要是中航电子,它是杭电系统龙头。 (4)航电系统:11%; (5)内装饰:6%; (6)起落架:4%。 内装饰和起落架因为不是核心部分,所以我们不再单独讲解。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军工集团下辖的企业来说,盈利逻辑中的重要顺序分别是:并购重组>产能爬升>成本管控。 一旦核心资产注入相关公司,其增长逻辑就得到了极大地改变,业绩增长点将推动盈利上升,这也就是为什么并购重组往往会引起多个一字板。其次是产能爬坡,其实产能爬坡与成本管控相辅相成,这里把产能爬坡放在前面,是因为发展初期的增量变化更为重要,而成本管控在产能相对饱和后产生的边际效应更优。 以上内容为北京中和应泰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刘晓梅(证书编号A0150618080001)老师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护城河和行业空间
产业链梳理
C919产业链六大领域及其对应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