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天盛科学技术音像出版社出品,联合湖南金鹰纪实卫视、北京广电新视点电视节目制作信息中心共同制作的,还原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史的纪录片《科技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科技档案》,第三集《青山绿水绕家园》将于5月3日晚22点35分在湖南金鹰纪实卫视播出。
本集以环境技术为核心,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典型脆弱生态环境治理、循环经济五个方面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突破和重要技术应用。
“21世纪议程中心的使命只有一个,就是把可持续发展这件事情,做起来。”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如是说。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国政府做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的庄严承诺,同时组织专家研讨出了中国的21世纪议程,并成立了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二十几年来,中心一直以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己任。
2017年,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的维加奖颁发给了姚檀栋。他成为该奖项设立136年来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获此荣誉的首位亚洲科学家。这意味着我国在“第三极”研究方面的成就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有着20多年青藏高原艰苦野外考察的姚檀栋院士轻松的告诉我们:“科学家们,都是兴趣驱使的。”但这轻松的话语背后,我们都知道,这是对科学研究的敬畏,对祖国的热爱。
改善大气污染,还城市一片蓝天,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院士一直的心愿,现在他对此更有把握。
面对现阶段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攻坚阶段,大气污染防治正从减排为主向减排与质量改善并重转变,这场声势浩大的蓝天保卫战也将进入艰苦而精彩的下半场。
“利用生物改善盐碱地,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出优良的植物品种”。
中国柽柳新品种的“育种人”——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刘德玺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选育优质耐盐碱植物新品种,进行泥质海岸带和重盐碱地生态修复工作,一干就是30年。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开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正是在钱易院士等一大批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循环经济技术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已植根中国,并不断影响着我们的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之路,将不断前行、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