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掌握了科学理论反中医的,恰恰缺乏科学态度

首页 2020-04-10 10:08:29

中医黑通常都是自认掌握了科学理论的,但他们往往是僵化地运用科学的观点,缺乏真正的科学态度。通常来说,反中医主要有两个打击点,一是中医五行理论荒谬,二是中医无法通过科学的双盲验证。还有一个是貌似公允的“废医验药”。看了很多相互论战,感觉挺中医的似乎也没有说到点儿上,我来试着说说看。

一是关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不科学。的确,现有的科学词汇和中医所说的阴阳五行不搭界,但如果以此来判断中医和科学不搭界,就太表面化看问题了。判断阴阳五行学说是否科学要看到本质。中医理论基础是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与西医所说的理化标准值有相通之处,西医通过对血液、尿液等采样化验判断,中医用寸、关、尺脉搏变化来采样判断,西医用+、-符号表示超过或低于标准值,中医用阴阳来表示,两者都是在遵循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正就有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哪方面多了都破坏平衡,运动与静止、量变积累到质变。所谓五行理论,无非是“事物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另外一种说法,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都是辩证法在医学中的运用,中医西医都是如此。只不过中医与西医的表述用词不同而已,就好比爸爸是父亲,爹爹也是,某些地方爷也是,外国叫papa也是,总不能学了两天半洋文,开口叫father,反而就不认爹了,这是科学?这是可笑!

二是中医的双盲认证问题。都说中医无法进行双盲验证,有些挺中医的也找出各种理由来说中医不能进行双盲,其实都错了,中医完全可以进行双盲验证,但是有个极端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首先要认可中医的诊断结论!就好比诗歌,无论中外在用自己的语言创作的时候都有韵律,但只有先虚心学习对方的语言之后,才能真正领略对方诗歌的韵律,否定了中医的诊断体系之后,就已经失去了双盲的起点——病人到底是什么病!作为一个有科学态度的人,应该会放下自己的盲目骄傲,认真去学习自己不了解的体系,而后从中发现其合理性或谬误,而不是因为自己不懂就一口否定,这不是科学研究,这是霸权,是耍流氓!

当然有人会说,那中医也应该向西医靠拢嘛,可以学着把中医的病名向西医转换一下,不就可以双盲了?对不起,只能说持这种论调的人根本不了解中医,中医的诊断比西医更深一层,西医说的是怎么样,中医更多的时候说的是为什么这样。好比面对一所危房,西医看来就是“窗户破了几扇、屋顶漏了几个洞、墙歪了几度角”,中医看到的是“地基进水下沉、墙体泡水砂浆粉化、瓦片烧结温度不够风化”,西医所确立的同一种疾病,在中医看来可能有多种成因。其实西医也正逐渐向追问为什么靠拢,比如发烧,西医初期可能就会用冰水降温,后来才逐步掌握导致发烧的疾病,然后再针对不同情况施治。所以,中医从起步开始,就是从探究表征“为什么”入手,而西医则是从半途“怎么办”起步,现在回过头来尝试着去追寻“为什么”这个更深的层次。所以,硬要把西医诊断套用到中医诊断上,实际上是强调表面一致性,而完全忽视内在差别,只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内在的差别就完全否定,这难道就是科学的态度?

最后,貌似公允的废医验药。医生和药师是中医的两个群体,医者为医,药师为商,药师也能背得汤头歌,但基本上不精于诊脉,没有脉象的中医就好比没有所有仪器的西医,真正好用的药方只有通过脉象获得,就好比西医大夫下处方也不是完全按照说明书,也是针对病人状况有斟酌,否则大家都先百度、再看说明书自己吃药就行,西医是不是也可以废医验药?脉案是形成药方的依据,是基础,高明的中医下方因时、因人、因脉,敢让自己的处方满天飞,因为没有脉案的药方没有独特价值,任何一个粗学几年的药师都能做到,但真正高明的就是能够分辨一样的表征是否是一样的原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废医验药还可行吗?

回想当年,五四运动期间德先生和赛先生很是被推崇,但是一波文化人做了一件相当没有文化的事儿,就是他们反对中国诗词,认为过于强调格律限制了表达,而西方诗歌没有格律、没有字数限制,完全自由发挥,即所谓新体诗,然后中国诗歌被彻底废除,把散文拆成行就是诗。现在我们知道,西方诗歌也是有格律的,也有严格的要求,为什么一群文化人犯了这种低级错误?因为很多人看到的外国诗歌,都是翻译过来的,原文韵律全失!双方不在同一语言下读一首诗,连基本的韵脚都压不上,还谈什么朗朗上口呢?恰恰是这群自诩的文化人,自诩德先生、赛先生附体的聪明人,把中国几千年传承、发展不绝的诗歌彻底断绝了!当然,他们还反对过中医、反对过汉字……

科学的态度,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虚心去学习,而不是直接否定。就好比对待黑天鹅,只因为不符合自己的经验、常识和“科学教条”,就宣称黑天鹅不是天鹅,甚至赶紧拿起棍子来打死埋掉,这哪里是科学的态度?这是中世纪教会的愚昧和蛮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