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里的三位女性

首页 2020-03-13 09:38:53

我常常觉得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尤其是开了书店之后,每天在书店的院子里,总能扫出来一堆烟头,我就更坚定了我的认为。

这次疫情也是一样,沸反盈天与风声鹤唳交替中,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是三位女性。


第一位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张笑春教授。

张笑春教授在一线防疫治疗中发现,新冠病毒肺炎具有隐匿性,核酸测定不能作为新冠肺炎唯一确证手段。2月2日之前,她通过微信朋友圈对外大声呼吁,推荐以CT影像作为新冠肺炎确诊依据。

张笑春教授的这一公开呼吁,一方面是对国家卫健委专家权威的挑战,另一方面当时有大量疑似病例在等待核酸测定,大批疑似病例被放任留观,客观上对武汉的防疫带来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当时只有通过核酸测定呈阳性的患者,才能被收治。

张笑春的这一呼吁,推动了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权的下放,也促使许多原本在家留观的患者得以被收治。

和八位被训诫的吹哨人的自发行为不同,张笑春教授的呼吁是她的自觉行为。医者仁心,敢于挑战权威,并挽救了许多原本难以收治的患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的率真直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大家的牺牲和付出都很大,张笑春教授因为她对权威的挑战,更是他们当中的楷模。


第二位是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她被誉为中国的新写实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大篷车上》、《桃花灿烂》、《乌泥湖年谱》、《万箭穿心》等。她出生于南京,身上也透着一股南京潘西的飒爽。

我对方方的格外关注,并非是因为她的作品,而是看到了去年她辞去湖北省作协主席的一封公开信。信件实际上并没有被公开,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全网删除,方方的微博此后也被禁言。但是,我记得她在公开信中对当前作家群体的批评,坦荡而深刻。

在这次疫情中,方方应该是国内所有作家发声最多的一位。这种多未必是指写文章多,据说有文艺工作者连夜创作了多首歌颂疫情防控的诗歌。从数量上来说,方方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但是,方方老师写的《今夜我不关心脑残,我只关心你》、《民在疫中泣,相煎何太急》等文章,都是数百万阅读量的朋友圈雄文。文章直抒胸臆,关切民生疾苦,犹如杜工部之《石壕吏》,令人动容。

方方身居湖北省作协主席之位,在疫情中奋力发声和铮铮风骨,会让许多人汗颜。


第三位女性就是我的偶像,曾经的《财经》、现在的《财新》周刊掌门人胡舒立。


胡舒立出生于名门世家,父亲姓郑,她跟随母亲姓。1998年在北京泛利大厦8楼,以两台电脑起家,创办《财经》杂志,迅速把这本杂志办成了中国最好的新闻刊物。在《南方周末》遭受罹难之前,《财经》杂志和《南方周末》多次相互致敬。


《财经》杂志刷新了经济新闻的报道模式和呈现样本,提升了中国新闻行业的整体水平。虽然胡舒立提倡的专业写作,因为她个人经历而遭受质疑,但是无论是她统领下的《财经》,还是2018年率队出走后创办的《财新》周刊,都出品了一批甚至足以影响中国经济进程的新闻报道。


此次疫情,胡舒立的《财新》团队,成为最中坚的新闻报道者。他们斡旋在各方力量之间,客观记录了疫情的方方面面。在新闻媒体失血过多的背景下,成为了中国新闻行业的脊梁。


在年轻的时候,我给姑娘们写信,赞美她们优雅、闪亮、修长,带给我们温暖和颤抖,她们是我们内心的主,血里的盐。


让人没想到的是,疫情当前,那些冲在最前面,慈悲和勇敢交织的,依然还是中国的女性。


难怪,我们会把祖国比作母亲,而不是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