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首页 2020-02-26 08:43:32

历史长河中走出的事物,总是带有其特有的时代印记和地域特色。我们从文物中窥探一个时代的风貌风采,同时也走进相应的文化。此次我们将通过敦煌莫高窟。来一窥其背后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僧人乐尊路过一座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来莫高窟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兴盛。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的建设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时期,洞窟数量高达千余个。

这些洞窟蕴藏着文化内涵和时代印记,有着丰富的壁画,雕塑等图像资料。这些洞窟有着丰富的壁画、雕塑等图像资料。其中的石窟壁画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体现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更是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式各样场面。也正是因此,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内容和出土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其可信度十分高。唐朝作为敦煌莫高窟的高度繁荣时期,其服饰文化内涵,更是被深刻体现。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入手,浅赏析唐朝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一 唐朝的社会风尚

唐王朝是史书记载中十分繁荣的一个朝代,政局稳定,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盛赞其为大唐盛世。也正是因此,它具有高度的开放包容精神,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与开放的社会风尚。这一精神气质也深深体现在唐王朝的服饰文化中。

1. 个性大胆的袒露装

唐朝的服饰变革,通常体现为一个自上而下的趋势。流行服饰往往是先被推崇于王公贵族间,再流传至民间,被许多平民女子所效仿以追赶潮流,兴盛于一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唐朝的流行服饰,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审美。此时的贵族妇女们思想大胆开放,追求女性美。在这种特定思想下,也衍生出了唐朝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服饰:袒胸装。袒胸装的领口设计地十分地低,露出了女子的颈部,同时也半露胸部。在以胖为美的唐朝,这种特殊大胆的服饰设计十分完美地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和丰腴感。

袒胸装在唐朝的流行也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最开始袒胸装的领口设计的并没有那么低,相对来说还说比较保守的。到了盛唐时期,领口则开地十分大且低了,但是这个时候,袒胸装只是作为节日特定服饰来穿着的。一直到盛唐后期,袒胸装才逐渐流行为平常服饰,兼具了美观性与实用性。中唐及晚唐时期,袒胸装的适用范围则更加广了,哪怕是下层的劳动妇女,也经常穿着。如敦煌初唐壁画第329窟中记载的,前来供奉的女供养人上穿袒胸大圆领窄袖纱罗孺,下穿高腰长裙,装扮精致。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2. 特有的男着女装

除却大胆展示女性曲线美的袒胸装外,唐朝妇女们更是开发出了特有的男着女装。

圆领袍服作为唐朝时期最典型的胡服之一,也是男性服饰中舒适度最高的一款,一度成为唐朝妇女们钟爱的出行服饰选择,如盛唐第130窟都督夫人供养像中,其身后的9名婢女有8名身着圆领长袍式男装,腰间系带。

从这种服饰喜好的变化来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朝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具有特定的时代烙印,它体现了唐王朝时期社会的高度开明,反映了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成为中华民族服饰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实用性来说,唐朝时期妇女的社交活动十分丰富,他们不再局限于高墙之内、闺阁之间,而是常常出游,进行骑马、打马球、狩猎这些具有明显男性特色的竞技娱乐活动,因此也为胡服的流行提供了特有的适用性条件。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二.唐朝服饰的兼收并蓄

唐朝时期的政局稳定,政治开明,在强大的国家政治力保证下,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政策。其中最为特色鲜明的便是唐王朝选择的对外开放发展政策。在这一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促进了民族间融合与民族间文化交流。如此大背景下,唐朝服饰也吸收了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传统中华服饰在古典风韵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异域风情。

1. 胡服在唐朝盛行一时

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十分繁荣,通过丝绸之路,唐朝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展开了相应的贸易,经济交流带来的文化交流也带动了唐朝服饰的胡化风气,胡化风气主要来自丝绸之路上的西域、中亚、西亚,包括龟兹、日本、朝鲜、吐蕃等地,尤其以高昌回鹘最盛。唐朝盛世时期最为流行胡服,那时候,传统且典型的胡服打扮体现在窄袖、裤脚口收紧,着靴、头戴高顶胡帽,腰间束带这几方面。上至宫廷贵族女子,下至民间普通百姓,都十分喜爱这种轻便简洁的胡服装饰。

其中胡帽更是胡服的一大特色,胡帽最初主要流行于北方少数民族,后来才传入中原。它是一种皮帽或毡帽,在唐朝时期,妇女们为了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常常会一起使用胡帽与面纱来遮盖头部,脸部。天气冷的时候,唐朝妇女们还会搭配相应风格的披风。如莫高窟第217窟壁画中便画了一个头戴胡帽的女子,骑马穿红色披风行进在山间。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2. 异族服饰在唐朝风靡一时

唐朝服饰文化涉及的服饰种类十分广泛。先前所谈到的袒胸装、胡服都是日常出行的一些服饰,而唐朝的舞蹈服饰也是十分具有时代特色和异域风情的。这其中也有异域舞蹈的传入对唐朝服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唐朝的裙糯、长袖、云冠、锦展式舞服均有了比较大的改良。在敦煌第66窟、108窟中记载有“伎乐天”舞服,这种舞服便是中原服饰与印度服饰相结合产生的产物。除此之外,唐朝妇女们十分流行佩戴的缨络,也是先从印度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再传入中原,被广大妇女所喜爱的。这一风俗也一直流传至后世。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三.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女供养人各时期服饰的情况

唐朝经历了数百年的兴衰变,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也体现在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存在于时代背景之中的服饰文化也随之发生一定改变,因此唐代各个时期的服饰文化也是存在不的。

1. 初唐时期的女性服饰

初唐时期的社会民情风俗较为纯朴,自然简单,男女地位比较平等的。社会也推崇自由恋爱,爱情建立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之上。反映这一时期服饰特点的敦煌壁画数量高达三百余幅,在社会风气自由的基础下,前来供奉的人群种类十分多。供奉人的身份呈现复杂多样,既有王公贵族官员也有普通平民百姓。此时的服饰差异化也十分显著,人物的动作风格各有不同,但大多数人们都会选择手拿丝巾站立。

2. 中唐时期的女性服饰

繁荣昌盛的唐王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失去了绝对的土地管制权。河西地区也自此遭受了吐蕃人数十年的统治。吐蕃人对汉族人民采取歧视政策,他们奴役汉族人民,同时将自己的文化进行输出,强迫汉族人民佩戴具有吐蕃文化特色的服饰配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汉族服饰与吐蕃族服饰融合的趋势,一些带有当时时代特色的服装也就应运而生了,最为典型突出的代表莫过于吐蕃装。人们对传统的男性的服饰做出了改良,由长袍变为了翻领开衩缺胯衫的设计,同时在印染上更加费心,使其颜色更加出色,服饰花纹也复杂化,视觉效果上十分出挑。后来这一服装设计也逐渐流行于女性之中,被广大唐朝妇女们所推崇,也就是我们之前所提到过的唐朝妇女们喜着男装。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3. 晚唐时期的女性服饰

吐蕃残暴的统治引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起义者张议潮率领广大群众力量,成功收复了敦煌、晋昌地区。此时,这些地区的人们与中央的交流更加密切频繁,但服饰人保留了一定的少数民族特色。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四.唐代各时期女供养人服饰色彩

1. 初唐时期的服饰色彩

初唐时期的服饰,继承了隋朝时期的风范,注重清新淡雅的颜色搭配。因此服饰的主要色调喜欢用粉绿色,辅助色调基本是银灰色和灰蓝色。整体上给人摇曳生姿之感。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2. 中唐时期女供养人服饰色彩

中唐时期,唐朝的经济政治不断发展,服饰色彩逐渐变得艳丽,体现在敦煌壁画上,壁画也开始更加成熟,色彩用墨浓重,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装饰感。从颜色来看,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服装的实用性。

3. 晚唐时期女供养人服饰色彩

晚唐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发展逐渐衰败。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日暮西沉之刻,此时晚唐时期莫高窟的壁画风格逐渐变成了朴素深沉,与之相对应的,晚唐时期的唐朝妇女们的服饰,相对于初唐和盛唐时期要更加的朴素简洁,在颜色使用方面也大量地使用暗色调,如银灰色、褐色等。

五.款式和色彩流变

服饰的发展变化,体现在服饰细节的各个方面。而敦煌壁画中唐朝服饰的色彩、设计变化,也体现了唐朝时期的时代发展变化。

1. 流行宽大的服饰

相较于华夏民族传统的以纤细为美的的审美观,唐朝流传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则是它的以胖为美。这种以胖为美不仅体现在对身材体型的偏好上,也体现在服装设计上。

整体来说,唐朝前期的服饰还是较为贴身合体的,强调服饰的实用性,尽量提高服装的日常出行选择度。初唐时期的妇女还是沿袭了隋朝风范,整体简约、素雅,妇女们喜欢穿着窄小的短襦和贴身的长裙,以表示女性的温婉庄重。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而到了盛唐时期,也就是开元年间,妇女们的服饰逐渐转变为追求华丽,美观性大于实用性。因此也开始追求宽大的长袍以表示大气。如中唐莫高窟第159窟中的女供养人便穿着肥大的宽袖衫,高腰宽松裙,身披帔帛,整体廓形呈现出O型。

从美学意义上来说,也许宽大的长裙并没有那么符合传统的审美观,但正是这种独特的服饰文化,反映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在国家繁荣昌盛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人们勇于追求自己所期待的美,寻求内心的自由解脱,人们的价值观也由此开放多元。因此,在这种服饰文化的背后,所体现出的,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王朝特有的盛世风貌。

2. 丰富的服饰颜色

一件服饰的精美性,往往体现在服饰的材质、色彩和款式的丰富性等各个方面。在唐朝时期,对服饰有关细节的处理,远远超过先前的历朝历代。特别是唐朝服饰的色彩选择,绚丽多彩,可谓争奇斗艳。隐藏在服饰颜色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也随之得以窥探。初唐时期,人们对颜色的选择十分温婉淡雅,服饰色彩主要由土红、土绿、灰蓝和深棕色组成,整体服饰较为保守。在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选择的服装颜色也往往十分鲜艳,如莫高窟第375窟中的女供养人,梳高髻,内穿交领窄袖小衫,外穿半臂高腰宽摆长裙,服饰色彩由粉绿、橘黄和灰褐色组合。而到了唐朝后期,人们对颜色的选择,伴随着国家的没落,百姓生活的苦困,转变为了朴素深沉。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小结

总而言之,唐朝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在历史长河中独占风采。而这离不开唐王朝的稳定政局,开放的经济政策。这一切,再配以唐朝丝绸之路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传统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融合,在创新服饰文化的同时,更是促进了民族间友好往来,从而带动了其他各式各样文化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开放多元,也多姿多彩的唐王朝,这一切都在起着一个循环作用。

服饰文化:从敦煌壁画入手,品味唐朝时期供养人的服饰文化

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文化融合与发展,最终缔造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唐王朝丰富服饰文化。至今,这仍然是一个文化宝库,待我们进一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