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成也嘴败也嘴,天下人都说他死得冤枉

首页 2020-01-16 09:30:09

此人,成也嘴败也嘴,天下人都说他死得冤枉

01

河北有个瓦桥关(离白洋淀不远),虽然如今早已不存,但在唐宋,那里却热闹得很,日渐强大的契丹不断南犯,瓦桥关那一带,经常打仗。

后来,历史罪人石敬瑭向契丹借兵,灭后唐建后晋,按“借兵合同”把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瓦桥关归了契丹。

到了后周,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对契丹用兵,于959年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瀛、莫二州和瓦桥关。

北宋初年,为防契丹人南侵,朝廷在瓦桥关驻扎重兵。

怕什么来什么,契丹人还是搞事来了,而其发兵侵宋的借口,竟然是“收复瓦桥关”。

据《中国全史·宋辽金夏政治史》,契丹人是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南下的,领头的不但有辽圣宗耶律隆绪,还有辽国实际掌权人萧太后。

辽军攻势很猛,势如破竹,宋军节节败退,辽国名将萧挞凛连破几城,生擒宋将王先知后又攻定州,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也做了俘虏。

宋真宗吓得要死,第一反应是迁都,说白了就是南逃,主张迁都的大臣也不少,有的主张迁都南京,有的主张迁都成都。

宰相寇准最听不得迁都二字,他对宋真宗说,啥都可以干,就是不能迁都,不但不能迁都,你老人家还得御驾亲征,不然咱们大宋就真的完了,这一次契丹人来者不善,分明是要灭掉咱们的节奏啊。

宋真宗无奈,只得御驾亲征。

关键时刻,坚守澶州的宋军射了一箭,宋军士气大振,辽军正好相反,士气大挫。

射出那一箭的,是宋军威虎军头张瑰,那一箭又狠又准,直接射中萧挞凛额头,他哼都没哼一声,坠马而亡。

身为兰陵郡王、南京统军使的萧挞凛,在辽国是顶梁柱似的人物,宋朝名将杨业,就是被他俘虏后,绝食三天而死。

这样一个人物,却阴沟里翻船,被宋朝一名小将一箭毙命。

萧太后放声痛哭,为他辍朝五日。

萧挞凛被射死不久,宋真宗就到了澶州。

宋真宗亲临最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各地军民又源源不断朝澶州开拔,澶州附近,很快集中了几十万军民。

宋军士气如此高昂,加上增援部队陆续抵达,给宋真宗吃了颗定心丸,他让寇准留在北城,全权总理各项事务,自己回到南城,放心大胆地睡大觉去了。

此时的辽国萧太后心里有点打鼓,出兵以来虽然进展顺利,但因战线过长,造成军队补给困难,若不能速战速决、陷入持久战,后果不堪设想,深入宋朝腹地的军队,很有可能最终被包饺子,老家都回不去!

关键时刻,宋朝降将王继忠也起了点作用,趁机劝萧太后与宋朝议和。

此人,成也嘴败也嘴,天下人都说他死得冤枉

02

萧太后的意思,正合宋真宗的心愿,他本来就不想打仗,都是被寇准那老儿和其他主战派将领逼的,如今对方主动派人求和,何不就坡下驴?

虽然形势看起来对宋军有利,但如果继续打下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神转折!

所以,宋真宗不顾寇准苦谏和大将杨延昭上书——“对敌围而歼之,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坚持与契丹人媾和。

和宋真宗一样,朝中众多大臣同样畏敌如虎,为了迫使寇准改弦更张,他们甚至联合起来污蔑寇准拥兵自重,寇准只好同意议和。

派谁出使辽国,却很让人伤脑筋。

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寇准,既忠君又爱国,谈判中也必定不会轻易让契丹人占便宜。

但寇准是大宋的主心骨,宋真宗不容他有任何闪失。

议和虽然是契丹人主动提出,但谁能保证他们不玩猫腻,他们若对寇准使小人动作,后果不堪设想!

寇准不能去,那么派其他大臣去总可以吧,可以是可以,问题是那些怕死鬼,别说让他们出使契丹,就是让他们听到契丹人三个字,都全身发抖!

最后,宋真宗选了一个名叫曹利用的无名之辈。

据《宋史》,曹利用是今河北宁晋人。

父亲名叫曹谏,是一个同六品小武官,只是个虚职,没有实权。

相比之下,曹利用还不如他父亲,曹谏好歹考取过明经。

父亲死后,曹利用以荫补当了个殿前承旨,类似于跑腿的小角色,后来被选为鄜延路(北宋庆历元年析陕西路沿边地置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治延州,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宜君、黄龙、宜川等县以北,吴堡县及大里河、白于山以南)走马承受,仍然是个跑腿的,负责向皇帝报告各地情况。

曹利用唯一的亮点,是“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

无巧不成书,宋真宗正为使者人选伤脑筋的时候,曹利用正好到朝廷汇报事情,枢密院如遇救星——小曹同志不是能言善辩吗,我们枢密院推荐他为谈判代表!

此人,成也嘴败也嘴,天下人都说他死得冤枉

03

小曹同志确实太“卑微”了,宋真宗还以为枢密院在开玩笑。

宋真宗严肃地说,这么重要的事情,岂能随便拿个人充数!

不料第二天,枢密使王继英又推荐曹利用:相信我吧老大,小曹同志虽然职低位卑,但我了解他,一定不会让您失望,让职位比他高的人去,不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看来,枢密院确实找不到更合适的人。

宋真宗便任命曹利用为阁门祗候、崇仪副使,让他到辽国军中,与契丹人谈判。

宋真宗不太放心,使团出发前,对曹利用再三交代:

契丹人这次来搞事,无非想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为土地;二是为财物。

咱们的底线是:财物可以给,但土地坚决不给!

曹利用说:请皇上放心,我绝不让他们的企图得逞,不然绝不活着回来!

说完这话,就出发了,飞奔到了辽国军中。

曹利用急,萧太后似乎更急,招待他的第一顿饭刚吃完,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你们大宋若把关南割让给我们,我们马上撤兵。

曹利用说:不好意思,你这要求实在过分,恕我不能答应!

第一回合谈判,就这样破裂了。

曹利用回去复命。

辽国派了个叫韩杞的官员,跟他一起来到宋朝,曹利用汇报完情况,接受新的指示精神后,再次奉命来到辽国。

萧太后还是那话,要宋朝以土地换和平。

为了达到目的,萧太后竟然说关南之地本来就是辽国的,是后晋当初为了感激她而给她的,只不过后来落到了后周手里,现在应该物归原主。

萧太后一提这个往事,曹利用就气不打一处来。

但气不能生,火不能发,“赖皮”还是可以耍的。

曹利用笑了笑说:后晋把地给你们大辽,后周又夺了回去,这些事情,或许真的发生过,但是不好意思,我大宋不知道,不清楚,不知情,所以对不起,这事免谈!

萧太后被噎了个眼睛发直,正想说点什么,曹利用继续说:别说割地,即使是你们想弄点财物以充军资,都还不晓得我们老大会不会同意呢,割地的事还是面谈吧,我曹某压根不敢跟皇帝报告!

此人,成也嘴败也嘴,天下人都说他死得冤枉

04

曹利用这话,更令萧太后不知如何是好。

萧太后有涵养,忍住不发作,但她的手下,政事舍人高正始却被曹利用的话激怒,冲到曹利用面前说:姓曹的,实话跟你说吧,我们这次来,目的就是为了土地,如果只弄点金银财物回去,如何向国人交代?

说完拔出腰刀,想把曹利用砍了,曹利用毫不畏惧,用手指着自己的脖子,来来来,朝这里砍!

萧太后朝他使了个眼色,高正始只好悻悻地收起腰刀。

曹利用哈哈大笑,猛地把笑脸一收说,如何向国人交代,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过我劝你们,先不要考虑如何向国人交代,还是先想想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们非要拿土地说事,可以暂时给你们,但从此以后,咱们之间就是仇敌,失去的土地,我大宋无论如何也要夺回来,两国再也不得安宁,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对国人有什么好处?你们不是要向国人交代吗?给他们安宁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交代!

萧太后和高正始面面相觑,都不知说什么好。

沉默了半晌,萧太后说,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明天继续。

当天晚上,估计她和有关人员,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讨论来讨论去,一致认为无法使宋朝使者屈服,索要土地的事情,看来是没门了。

第二天,萧太后态度大变,不再坚持让宋朝割让土地,谈判进展顺利,没多久,曹利用就带着可接受的和约,回国了。

虽然是个无名之辈,但曹利用不辱使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澶渊之盟”后,宋、辽不但一百多年没有爆发过大的战事,两国之间还礼尚往来,像亲戚那样(通使殷勤),辽国边地发生饥荒,宋朝还会派人去赈济。

此人,成也嘴败也嘴,天下人都说他死得冤枉

05

使节不好当的地方在于,老板和老板的老板给的KPI不一样。

比如:

真宗给的是:百万可。

寇准:超过30万,斩你!

原文:

帝厌兵,欲羁縻不绝而已。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

——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寇准传》

曹同学,成也嘴,败也嘴。

澶渊之盟后,曹同学官运亨通,一路升迁不停,最后官职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曹利用生性勇悍,但很少圆通,致力于裁制侥幸小人。

周围的同僚都心生怨恨,甚至和太后都结了怨。

在最后一次被贬的路上,因不服宦官的威逼,素来刚烈的曹利用,选择了上吊自杀。

但他能尽忠职守,始终不屈服,无罪而死,天下人都说他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