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药企高管变动盘点

首页 2019-12-30 10:54:59

▍来源:思齐俱乐部

▍作者:付沛瑶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19年医药人的内心独白

2019年即将落幕,回首这一年,一个“降”字让医药人深刻地体验了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从“4+7”试点到“4+7”扩围,再到“医保谈判目录”,药价一路飙降,直至地板价。

随着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一大批医药人面临着职业危机,尤以销售团队为甚。从年初到年末,裁员、跳槽已经成为医药圈的常态,即便是医药行业的大佬也不例外。

2019,药企高管变动盘点

跟普通人跳槽不一样,大佬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业内的关注。尤其是在2019年这个对医药行业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医药大佬们离职跳槽的背后几乎都环绕着某种“迷雾”,扒开这层“迷雾”,我们可以窥探到行业当下的一种“风向”。

纵观2019年全年,至少有上百位医药公司的高管有着职业上的变动。我们针对其中热度较高的外企高管离职跳槽进行了整理。同时,针对这份表格信息,作为普通员工的我们,是否可以从中获得哪些跳槽上的建议呢?

2019,药企高管变动盘点

(图表信息来源于网络,

若有信息不准确或变动,欢迎留言区留言。)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到:

1、高管离职最多的公司为GSK、诺华、礼来,离职的高管人数分别为6位、5位、5位。吸引外部高管入职最多的公司为吉利德、诺华、百济神州、礼来,入职的高管人数分别为3位、3位、2位、2位。

2、有6位高管在本公司内部发生职位变动,其中吴琨先生在提出离职后又选择继续留任,同时发生职位变化。

3、有6位高管从外企转入内资企业,就职的内资企业分别为百济神州、复宏汉霖、基石药业、百济神州、先声药业。

从这些表层的数据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

跨国药企架构大变动,引发在华“瘦身

//

今年以来,诺华、GSK和礼来被爆出大幅度裁员计划,从高管离职和就职情况来看,这三大公司未来在组织架构上会有大动作,但这种大动作并非意味着公司业务能力的下降,毕竟从2019年GEN榜单排名来看,它们仍稳居前10位。

而且从今年Q3财务报告来看,诺华Q3营收1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GSKQ3销售额为94亿英镑,同比增长16%;礼来Q3净利12.54亿美元,同比增加9.08%。

但随着中国医药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诺华、GSK及礼来在中国的业务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引发了其在华的“瘦身”动作。

4月23日,礼来宣布以3.75亿美元向亿腾医药出售旗下抗生素产品希刻劳和稳可信在中国大陆的权力,及位于苏州的希刻劳生产工厂。7月9日,GSK中国宣布将下属苏州工厂及持有的乙肝药物贺普丁以2.5亿元的价格转给复星医药。9月4日,诺华宣布拟以7.9亿元转让剥离技术与药品开发资产后的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给九洲药业。

//

本土药企显出优势,人才开始回流

//

6位跨国公司高管进入本土药企,这也意味着本土药企在人才招揽上也慢慢展示出其优势来。这得益于本土药企丰厚的待遇、灵活的组织架构、良好的前景预期。

随着国内医药格局生变,国家对本土创新药企在政策有着明显的扶持倾向,不仅加快了新药审批的流程,同时对创新药企业在资金和支付上给予了较大的支持。2015和2017年两办联合发文鼓励中国医药创新发展,对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环境的利好,使得本土药企在重视研发创新的同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不惜花重金培育或聘请人才加入。因此,预计接下来的十年内,本土创新药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将超过跨国药企。

药企员工跳槽的几点建议

1、审时度势

从09年新医改至今,政策密集出台,行业变局丛生。在一系列变化之下,很多同行感到了迷茫与踌躇。事实上,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基本的方向是比较确定的:通过降低仿制药的价格,节约医保开支;通过鼓励创新药,提高药品质量,促进肿瘤药及罕见病的高效药品研发,最终惠及百姓。

所以,对医药行业从业者来说,在选择药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看这个药企是否有研发实力,能否挤进创新药的赛道上。当前的医药行业是创新药的天下,“无创新不药企”,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研发实力,这直接决定着这个药企的生存。

其次,药企的产品结构是否合理。对药企来说,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占比较大的企业,其发展的稳定性会比较高。另外,产品线是否丰富对药企的生存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管是中标还是不中标,单一产品线的药企都将面临很大几率的裁员风险。

再次,药企的指标是否合理,这对医药人来说非常重要。当前的形势下,指标定得太高,即便出再高的工资最好也不要去,为什么呢?因为你很难完成,不仅影响你的绩效,同时还会打击你的工作积极性,很可能还会带来职业焦虑。

最后,薪酬福利,这里不是越高越好,要知道当前局势下,一般来说,药企的压力普遍较大,不太可能开出非常诱人的薪资福利。这里面的坑有多大,你一定要提前多做功课。当然,也有例外,所以在入职前一定做好调查。

2、提高业务能力

这一年多,很多医药人感觉在医药行业混不下去了。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数是没有去了解其它行业。事实上,每个行业都有“阵痛期”,应对“阵痛期”,唯有你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方能“稳中求胜”。

这里的业务能力不仅包括对日常业务的熟悉,还有应该扩展业务延伸,加强对与自身职务相关能力的提升。比如产品经理,除了熟悉本职工作外,还应该多一点对销售部、医学部工作的了解,这样在部门合作遇到问题时处理起来才更加专业。另外,还可以加强办公技能,比如熟练运用PS及SPSS或SAS这些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等。

总之,工作最忌闷头做事,圈在自己空间里,就如井底之蛙,眼界太窄,无法到达一个业务高度。这样在处理与部门之间业务时往往顾此失彼,很容易出错。

3、调整心态

随着医药产业政策的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销售合规等多方面的生存压力。这种压力自然会引起公司组织结构上的调整。

对员工来说,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要调整好心态,不抱怨,不慌张,抱着“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的心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时刻为变动做好准备,才能在“洪水”来临之际,坐上“诺亚方舟”。

2020年即将来到,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能不负初心,以梦为马,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