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首页 2019-12-26 09:50:24

近日,在百度沸点公布的2019年“年度电视剧”十大榜单中,古装剧和现代剧势均力敌,电视剧题材也各式各样。

在入围的十部剧中有九部都是来自文学IP剧改编,仅有《破冰行动》一部原创电视剧进榜。

《破冰行动》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剧本打磨了4年时间,在情节和人物刻画上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还原,将警匪冲突、人性险恶演绎的淋漓尽致,这种现实主义题材更能戳中观众。

但是《破冰行动》在豆瓣的评分6.9,骨朵热度最高指数95,综合来说并不是很高。剩余的九部IP剧,其中《陈情令》的口碑与热度均位于榜首,豆瓣评分与《长安十二时辰》同为8.3分。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IP剧改编显然已经占据了主流市场,无论是经典文学作品还是网络热销小说,都是电视剧创作的首选,而原创剧则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究其原因,IP剧本身就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在原著基础上进行改编既省时又省力,而且网络小说的读者大多数都为年轻人,大家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迅速传播,带来更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当然,IP剧改编也并不是都能百发百中,因为影响一部剧是否成功出圈的因素太多。一部分IP改编的影视剧也存在粗制滥造、转化生硬以及投机取巧等问题。

电视剧《梦回》改编自金子小说《梦回大清》,播出之后口碑扑街。同样改编自同名小说电视剧《鳄鱼与牙签鸟》,也逃脱不了相同的命运,这两部剧在豆瓣的评分均在5分之下。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题材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口碑褒贬不一,所以,IP剧如何才能成功破圈?


选择合适的IP剧本是基础。

对于一部电视剧而言,剧本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就好比建筑物的地基,只要基础打好了,整个框架才能坚实。

黄金IP稀缺,真正能够成为黑马的寥寥无几。

原创网络小说一直是国内热门IP剧的主要来源之一,IP作品看似琳琅满目,但是真正能够成为“收视担当”的优质IP则少之又少。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随着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IP资源供不应求,遭遇疯狂掠夺后正日趋枯竭,观众的欣赏水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可选择的IP越来越少,很多经典名著不断被翻拍,形成了老生常谈的现象,所以,找到优质的剧本才是重中之重。

那么,是不是热门IP都适合被影视化?

不是每个热门IP都适合被影视化,比如小说的结构越复杂,影视化的难度则越大,而情节丰富的玄幻类小说也存在转化率低的问题。

《九州缥缈录》改编自江南同名小说,原著本就自带流量和热度。小说主体气势磅礴、情节复杂、虚无缥缈,影视化后很难还原其本貌,更别说被超越。剧版的服化道精致、节凑紧凑、人物丰满,如果没有原著作比较,也许是一部不错的影视作品。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由此可见,热门的IP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合适的、优质的IP才是成功的关键。好的剧本更能凸显出导演的水准和演员的演技,精彩的故事情节更能受到观众的青睐,价值观清晰,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是最适合被影视化的IP。

电视剧《都挺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部剧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关注现实问题,人物塑造有特色,诠释了重男轻女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很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不可小觑,与家人断绝一切来往并不能得到心理安慰,我们要懂得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会和过去和解。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这种不甜不虐,既现实又温暖的IP剧,更符合观众的胃口,才是最合适的剧本。


进行合理的改编是重点。

选择适合影视化的IP进行合适“改编”,是影响IP剧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于IP剧来说,原作者是不是好编剧?

在对原著内容的熟悉度和把控度上,原作者确实比职业编剧有天然优势。

作为原作者,对作品中的故事逻辑、人物性格、情感脉络理解会更精准,这些是职业编剧所欠缺的,一旦出现主体上面的大改动,他们就很难在新的创作思路下,完美地衔接原故事。

《琅琊榜》由原作者海宴担任编剧,《人民的名义》剧本也由周梅森亲自执笔改编,两部剧都是由原作者做编剧,也收获了观众良好的口碑。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不过,并不是所有原作者都是天生的好编剧。

职业编剧需要“将文字转变为镜头”,原作者纵然文笔甚佳,却并不具备对镜头的把控力。所以,在改编IP作品时,原作者与职业编剧互相合作才是明智之选,这样既能获得原作者的天然优势,又能保证剧本的专业性,最终实现最佳呈现效果。

IP剧改编是因人而异的,原作者不一定成就好的影视作品,职业编剧也不能决定一部剧的成败。

拒绝“快餐剧”,IP剧该如何改编才能锦上添花?

目前IP剧改编逐渐进入了一个怪圈,大多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可是观众却不再是原来熟悉的观众,导致了审美疲劳。翻拍风盛行,好作品难得,一些“快餐剧”甚至连最基本的行业标准都没达到,更提不上好的改编。

目前最火的电视剧非《庆余年》莫属,该剧也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编剧王倦顺利解决了原著和剧本之间如何权衡的问题。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他曾在采访中说到:"可以修改人物,可以改变情节,加戏也有,删减也有,但要留住原著特色,要保住的不仅仅是经典场面,对话,更重要的是留住气质,留住它与众不同的灵魂所在。"

IP剧的改编就是对原著小说的第二次创作,小说和影视剧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要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流畅,修改是必须的,主题要清晰、故事要创新、剧情要精细是改编过程中的重点

在一部好的作品中:

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清晰的条理,要合乎常理,不要天方夜谭,

其次,在尊重原著主体宗旨的基础上,故事要有一定的创新,

最后,剧情不能拖泥带水,情节既要做到精准又要细致。

这样在改编上才可能做到锦上添花。

强行安利最致命,如何让观众接受高于原著的主题尤为重要。想要准确传达作品的主题立意,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克制。不要大篇幅的把所谓的立意和表达直接告诉观众,而是要一点一点地循序渐进输出,这样观众通过剧情的发展,就会慢慢发现这些藏在故事背后的主题立意,才会更深入人心。

2019年成功的IP剧至少都有某一突出的特质,能够做到吸引受众群体的能力。

《亲爱的,热爱的》以年轻人为主导的网络时代,聚焦热血追梦为国夺冠的故事,这部剧以小见大,通过主人公追梦的过程像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少年派》则反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聚焦高中教育问题,也是现实社会中大家最为关注的议题,更能得到观众的肯定。

所以,在保留原著核心的基础上,建立高于原著立意的现代价值观是IP剧改编中首要考虑的。

对现实生活的投射,一方面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能使观众感受到正能量。摒弃之前那些剧情中的“勾心斗角,谈情说爱”等亘古不变的定律,与现代人的价值观达到统一。


影视制作过程中质量是关键。

“流量明星+热门IP+大制作”不再是好作品的捷径。流量不是原罪,资本也不是根源,质量才是关键。

影视行业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与其过度依赖流量与数据,不如考虑如何找到与角色相符合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演员与IP相结合的结果才是“1+1>2。

电视剧《东宫》用实力证明,即使没有流量,IP剧也能成功破圈。

《东宫》改编自匪我思存的同名小说,它的成功出圈属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电视剧在刚播出时,很多观众都不太看好这部剧,为什么这么多人不看好这部剧?首先是因为这部剧的男女主演,都是没有名气的新人,不像其他IP剧大多数都有流量明星参演,在开播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观众基础。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虽然没有流量明星,也没有大制作,可观众们却被男女主角自然的演技征服了。该剧在制作上更是精良用心,多地实景拍摄,还原原著中无边的沙漠、广阔的草原,充满了异域风情、古香古色,对于这种高质量的作品观众自然会喜欢。由此可见,没有流量,IP剧也能成功破圈。

“作品好坏”靠制作,“留住观众”靠质量。

IP剧改编的成功与否,在于作品的质量,只有高质量才能留住观众。所谓高质量包括剧情、演员、服化道、后期制作等等。就如同一家装修豪华的饭店,不仅外表要吸引眼球,还要有美味及特色的“招牌菜”,不然,即使顾客进来了,也不会消费。同样的道理,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不管受众群体是什么人,质量才是硬道理,否则观众不会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而买单。

据悉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筹备了7个月,拍摄217天,使用群演29918人次,跟组演员18000人次,前景特约演员3502人次。为了符合故事中的历史感,增加人物真实性,剧中演员台词多以半文半白为主,剧组找了70多亩空地,从无到有搭建还原了唐朝长安城。《长安十二时辰》所展现的唐朝美学也是该剧最大的亮点,对镜头构图、色调等方面精心打磨,超越了观众心中的预期,带来了很大惊喜。

“原创剧”严重断层,“IP剧”该如何成功破圈

优质的作品,精良的制作,才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IP剧是把双刃剑,除了自带流量光环之外,如果不能做到很好的改编及制作,就会被同质化,成为千篇一律的作品,一次次挑战观众的智商与底线,反而会伤了自己。

对影视行业而言,相较某一个“标签化”的概念,用心去分析每一个IP改编的可能性,注重每一个制作细节更为重要。毕竟IP只是源头,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制作成“特色美食”,才是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原创剧则更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打磨,在市场上逐渐出现了断层现象,已经不再占据绝对主导位置。无论是原创剧还是IP剧,只要是高质量的作品,都是影视剧中绝对不可或缺的。

不管是“始于原创”,还是“陷于IP” ,都要“忠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