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海生活的袁世凯

首页 2019-10-30 10:29:25

原载于《世纪》2006年第5期,作者王轶。


1913年5月,袁世凯在总统府与一些政府官员及外国驻华使节合影


袁世凯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他在许多人眼里是个离生活遥远的脸谱式人物。在他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在中南海深居简出,其生活细节鲜为人知。从袁世凯的行为习惯和家庭生活来看,有一套严密的封建家族制度规范着袁家人的言行举止和日常生活。


刻板的饮食习惯


袁世凯最有特点的是刻板而保守的起居饮食习惯。袁世凯的起居饮食在一年四季都有一套固定规矩。据他的三女儿回忆,在担任总统期间,袁世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洗漱,在6点半吃早饭。他总是在中南海的居仁堂楼上吃一大海碗的鸡丝汤面作为早饭。然后他便杵着包着铁头的藤杖“梆、梆”的下楼去,最后发出响亮的“哦”表示他来了,这才完成他下楼的“仪式”。

袁世凯下楼后,便在办公室里忙于公务。他十分有规律,到了中午11点半就要吃午饭了。他对于饭菜的要求并不高。不像清朝的皇帝午饭有上百道菜,而且几乎不重复。虽然到溥仪时只有身边的菜是新鲜的,离得远的菜是发霉的。
袁世凯的饭菜花样经久不变,而且摆的位置也不变。例如,入冬后每顿必有他最爱的清蒸鸭子,而且一定摆在桌子中间。韭黄肉丝必定摆在东边,红烧肉摆在西边。身边放着朝鲜族三姨太的拿手菜“高丽菜”。他的主食带有鲜明的河南特色。除了每顿必备的馒头和米饭,还要有好几种稀饭。如大米稀饭、小米和玉米掺在一起的稀饭,还有一种河南人的饭食——绿豆糊糊。袁世凯专用的餐具都比常人的大和长,饭量也相当惊人。


一般下午7点,袁世凯家就要吃晚饭了。


平时的晚饭按部就班,而星期日的晚饭就丰盛多了。这是袁家人全家聚会的时候。除了大厨房供应的菜之外,各房的姨太太们都会带各自做的有特色的菜来与大家同吃。例如二姨太做的美味熏鱼。这时的袁世凯一改平日的严肃,与大家随意说笑,逗儿女们玩。这时的中南海袁家与普通的家庭无异,全家共享天伦之乐。周末聚会大约持续到9点,袁世凯便要就寝。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住在中南海时,为其家人提供饭食的大小厨房约有十个。除了原配夫人于氏单独有个厨房以外,袁世凯和所有姨太太、少奶奶们的饭食都由一个大厨房供给。大厨房设置了几个转桶来分发饭食。每当开饭时,各房的仆人便从转桶里取出各房的四菜一汤的饭食。但是各个姨太太却各自有自己的小厨房,做菜的都是各房的女佣人。当袁家的孩子生日时,有头一天吃饺子,当天吃面的习惯。饺子便是由各房的厨房煮好。在中南海还有一个西餐厨房。袁世凯仅仅吃些西点,这个厨房大都是袁克定、袁克文两兄弟用于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