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对大学生发表演讲:钱是能力的证明!被人民日报连续发文狠批!
俞敏洪在给大学生做演讲的时候说:当你工资比同学少一半时,你的生命已经浪费了一半!翻译过来就是“钱是能力的证明”!这句话被人民日报连续发文怒批!
人民日报:钱是能力的证明?
“钱是你的能力证明”这个观点,被批评者认为俞敏洪“不讲逻辑”“贩卖焦虑”。
观看视频的后半截,会看到俞敏洪真正想表达的,是劝年轻人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为拥有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俞敏洪发言的落脚点是没问题的,错就错在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话有道理,而在前面采取了简单粗暴的铺垫,把“工资少一半”与“生命被浪费一半”强行进行关联,的确有不讲逻辑、贩卖焦虑的嫌疑。
在公共舆论场,有一些敏感地带,其中一个就是用钱的多少来对标一个人成功与否,哪怕拥有扎实的逻辑基础与充足的例子证实,“钱越多就越成功”也不会成为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因为在现实社会当中,虽然存在拜物拜金现象,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有些网友将拜金当成一种风尚潮流来对待,但金钱永远不能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对于金钱的过度鄙视与极端追捧,都是一种病态。在绝大多数时候,钱只是对一个人努力工作付出的回报,它只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一小部分。除了钱之外,一个人的家庭、健康、事业甚至虚拟一些的理想等等,都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俞敏洪这次被批评,在于他在演讲的局部夸大了金钱的作用,虽然后来的演讲内容又做了解释与自我纠正,但那段发言仍然会让人感觉不适。
如果俞敏洪这次在短视频里讲的话,从普通网友那里说出,不会被太多人关注,还有可能被点赞。但作为公众人物,在公开演讲时,除了要注意到用大白话讲简单易懂的真道理外,还切忌把大白话讲成歪道理,也不能为了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乱抖包袱,因为在人们看来,公众人物的言行,往往是社会的风向标,带有错误诱导因素的发言,很容易激发大家的焦虑情绪。
此前,他还在演讲中说,女人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
支持者认为俞敏洪说了真话,反对者认为老俞以偏概全,逻辑错误,贩卖焦虑!
继“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后,俞敏洪再出惊人言论!
俞敏洪讲到:“钱是能力的证明,当你工资比同学少一半时,你的生命已经浪费了一半。假设你每年赚六万,你同学赚十二万;哪怕他第二年什么都不干,也照样可以拿着多出来的六万块钱去环游世界、看电影吃美食,而你还是只能苦哈哈地工作。”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俞敏洪说了实话,说了真话。
时间就是金钱,钱是能力的一种证明,从某种角度而言不就是当今社会的一种表象吗?如果你能力出众大可毕业就去阿里、腾讯、华为等;当然能进这些公司本来就是实力的象征,与之想匹配的难道不是金钱和相应的社会地方吗?
俞敏洪说当你大学毕业时,你的同学拿到一万一个月的时候,你只能拿五千一个月的工资。人家一年赚12万,你却只能赚6万。在时间上人家可以第二年什么都不用干还有6万块钱花,而你还要辛苦的工作。
拿着这6万块钱环游世界时,坐在沙滩上晒太阳时。你还在努力的工作。每个人同样都是24个小时,为什么很多人通过不断的积累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的自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而你工作了半天还要想今天晚上到底吃便宜还是贵的。结合当时的语境,俞敏洪的本意是让同学们更加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此言论,有两点不赞同
第一点:如果你真的能拿到相对比较高的薪水,你舍得第二年毅然辞职,把钱花光,就为了看电影、吃美食,或者到处去旅行吗?就连频繁跳槽都是职场大忌,别说辞职为了出去玩儿了。
这时你可能会问,那我不辞职,平时出去玩儿可以吗?可以是可以,但你有时间吗?
在互联网企业,996工作制已经逐渐成为常态,更别说有的公司连睡午觉的时候没接到电话都要点名批评,这种情况下,你告诉我哪来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没累出病来就已经要烧高香了。在我看来,一味追求高工资不光没让生命更有意义,反而还更加浪费生命。
第二点:难道评价人生意义的标准,就仅仅是钱吗?
我不会说钱没用这种蠢话。钱固然重要,但能够从自己的事业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也非常重要。
《奇葩说》这档脱口秀节目几度在网络上大火,创办者马东功不可没。可你知道吗?马东原来是学计算机的,他28岁之前还在澳大利亚当程序员呢。按道理说程序员的工资待遇都要更胜一筹,可马东却选择回国重新开始另一份事业。
正是因为马东的决断和对谈话节目的热爱,他才能有今天的成就,这难道也算是在“浪费生命”吗?
你怎么看俞敏洪的一系列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