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与创新同行暨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我院郝永强教授、陈万涛教授荣获“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称号。
今年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分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药学等14个领域,全国人大、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领导及部分两院院士应邀出席典礼,见证“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荣誉名单公布。参会领导和两院院士分别给每个领域的获奖者颁发了荣誉并送上了鲜花。
据评选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评选活动更加关注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西部地区上榜者占比20.7%;同时,年轻化趋势也更加明显,80后上榜者占比已经达到22%。评选历经候选人征集、形式审查、第三方评审、网络公示、专家终审、颁奖典礼六个阶段,最终今年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吴立新、罗俊等为代表共评出了200余位科学家荣膺“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
我院骨科郝永强教授,经专家委员会审定入选“临床医学领域”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郝永强教授的提名理由是:在戴尅戎院士引领下,他是国内最早开展3D打印医学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在骨肿瘤、骨质疏松症、新型骨修复材料医学应用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构建了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医疗模式;创建了基于3D打印与计算机导航的骨肿瘤精准切除与个体化重建的技术体系;创立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全国联盟,将个性化治疗理念和医学3D打印技术推广到全国23个省份56家医院;成果被国内外专家认为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主持/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863”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110篇,授权专利13项。获国际骨质疏松高级研讨会获青年学者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我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陈万涛教授,经专家委员会审定入选“基础医学与药学领域”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陈万涛教授的提名理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第一线从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分子发病机制、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多项口腔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原创性成果。负责建立了上海市科研技术服务平台“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国际上率先开发了多项口腔肿瘤分子分型诊治新技术,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精准医疗框架下的口腔癌个体化治疗转化研究;牵头成立了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为全国肿瘤、遗传疾病、口腔医学等专业的精准医疗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进程提供了组织架构和平台。成果发表SCI论文80多篇,主编著作和教材4部;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项;获得7项国际和中国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主办和承办口腔颌面部肿瘤基础研究国际研讨会、国际肿瘤标志物和精准医疗研讨会、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等会议17次。先后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计划;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6项。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始于2002年,已成功举办16届,现已成为科技界有重要影响力的活动之一。2002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荣膺为首届首位“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15年,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获奖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获得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的第一人。多年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31位科学里有14人曾当选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年度人物获奖者中有80位当选为两院院士。
(九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