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著名的啤酒大战:挑战者三次发起冲击,本地品牌终被击溃

首页 2019-05-29 09:19:43

中国市场著名的啤酒大战:挑战者三次发起冲击,本地品牌终被击溃

以前的时候,我看过一张全国各省的酒量排名图,本以为排名第一的是我大黑龙江,然而没想到,整个东三省连前三名都没冲进去。

排名第三的是河南,第二的是内蒙古,排名第一的省份,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山东。

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里,山东都是一个教育大省,而山东人民也是温和儒雅的书生形象,但是在经过了诸多了解过后,果然,山东同胞们的酒量真不是吹的。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事,就和山东、以及山东的啤酒有关。

在中国的市场中,啤酒算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带有地域化标签浓重的产品,比如在我的黑龙江老家,就有非常著名的本地啤酒——“夺命大绿棒子”

因为这种啤酒的“酒劲儿”非常大,北方人的口味又偏重,所以,“夺命大绿棒子”深受我们本地人的喜爱。

然而也正因如此,啤酒的地域化标签异常显眼,特别是当地有啤酒厂的城市,当地人对于本地啤酒的忠诚度是相当高的,外来品牌想要打入本地市场,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其中不乏各种明争暗斗,如果有人愿意把“啤酒斗争史”写成一本书的话,我猜这本书绝对很好看。

题外话就聊到这,现在说回我们今天的主角——济南啤酒和青岛啤酒。

中国市场著名的啤酒大战:挑战者三次发起冲击,本地品牌终被击溃

早在1997年的时候,这两位啤酒界的大咖,曾在齐鲁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惨烈的“啤酒大战”,而这场大战,也被收入到了著名高校的“MBA案例库”。


【青啤三打济南府】

济南人民当年最喜欢的啤酒叫做“趵突泉”,这个啤酒在济南的市场份额达到了惊人的80%,以致有“济南人只喝趵突泉——夏天喝黑趵,冬天和白趵”的说法。

于是乎,在啤酒界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得济南者得山东,得山东者得天下。

一来是足以见得,济南这块市场的啤酒消费量非常大,这里所蕴含的利润和商机,注定是各大商家的必争之地。

二来则能够看得出,济南作为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必然是一片易守难攻的态势,如果连济南的啤酒市场都能攻陷,那么放眼全国市场,可能都不在话下了。

早在2000年左右,燕京啤酒麾下的三孔啤酒,曾经多次攻打济南市场未果,而像烟台啤酒、琥珀啤酒这种主攻低端市场的产品,充其量也只能在济南的偏远周边,小打小闹一番罢了。

然而青啤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自然也是对济南虎视眈眈、垂涎三尺,而且同为一个省的兄弟城市,他们的野心非常明显,那就是——通过兼并或控股济啤的方式,登顶济南市场的霸主位置。

中国市场著名的啤酒大战:挑战者三次发起冲击,本地品牌终被击溃

1997年,青啤发起了第一场“战争”,它把矛头指向了趵突泉,通过每瓶比趵突泉便宜1毛钱的做法,企图通过价格优势占领市场。

然而,青啤忽略了济南人民对于趵突泉的忠诚度,青啤第一次“攻打济南”的市场战略,最终落得个铩羽而归的收场。

2001年,青啤发起第二场“济南攻坚战”,这一次,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济南市的火锅店,通过在火锅店设置推销员,展开专卖、特卖、促销等活动。

然而结果仍旧是收效甚微,青啤的第二次冲击,同样没能撼动趵突泉在济南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时隔一年之后,青啤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们花了更大的手笔、做了更大的动作。

青啤采取的策略是“花钱买店”,即在大中型酒店推行“青岛啤酒专卖店”。根据当年的数据来看,青啤买点的费用至少投入了1000万人民币,而且让利40%和1元特价的做法,青啤这次的出击,几乎是下了血本。

据悉,在济南500多家上规模的酒店中,青啤投入了300多家,每个店5到10万元的包场费,条件是只能卖青岛啤酒,而这一次,青啤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果。

诚然,也正是这样全力一搏的做法,趵突泉的母公司——济啤,终于坐不住了。

中国市场著名的啤酒大战:挑战者三次发起冲击,本地品牌终被击溃


【济啤发起的绝地反击】

痛定思痛过后,济啤抛弃了过去无为而治的做法,转而开始树立品牌形象,积极拥抱顾客。

他们先是借助当地政府和媒体的力量,在公众面前举行了各种社会化活动,传播并加深新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进而让社会和关注济啤的消费者充分的认为,济啤有着蓬勃的企业文化、优秀的团队以及守住济南的决心,有能力为家乡人民酿出好酒来。

其次,济啤注意到青啤有一个致命弱点——在济南没有生产车间,无法向济南供应鲜啤。

而这恰恰是济啤的优势所在,他们立马制定策略,并很快宣布:

济啤全力以赴,让济南市民喝上最新鲜的纯生啤酒,当天销售不完的啤酒,立马拉回去销毁。

此招一出,凭借着地域优势以及之前积累的忠诚度优势,济啤一扫颓势,并且开始学习青啤“花钱买店”的做法,开启了大规模的扩张。

但遗憾的是,即便做出了应对,济啤因为仅能依靠“新鲜度”这一卖点,与青啤一较高下之外,由于在资本以及战略上没能做出正确的调整,最终在于青啤的博弈中败下阵来,2006年12月份,在济南市为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之后,济啤最终打包归属鲁商集团。

中国市场著名的啤酒大战:挑战者三次发起冲击,本地品牌终被击溃


【济啤与青啤,谋术与谋道】

济南市场上出现的“啤酒大战”,被收录到了著名高校的“MBA案例库”当中,而我们也能从这次的对决中发现:

无论是在战略抉择上,还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上,亦或是资本的储备以及综合实力上,青啤的动作始终都要领先济啤,前后三次攻打济南市场,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和消费者洞察。

尽管济啤最终发起了绝地反击,但是仍然没能阻止青啤的“入侵”步伐,最终将济南市场拱手让人,在此次的事件当中,济啤像是一个谋术人,不断用各种手段回击青啤,无论是利用政府还是媒体,都能看得出其手段之丰富,运用之娴熟。

但是相比之下,青啤则像是一位老谋深算的谋道之人,他从一开始就认定,济南是块“难啃的骨头”,于是采取了各种方案与战术,从不同的角度发起冲击,并且自身有着巨大的资本优势,在这场持久战中,自己必定是获胜的一方

在这场大战当中,青啤作为进攻的一方,有些地方做的并不是很好,而他没有做好的部分,正是值得我们学习总结的部分。

中国市场著名的啤酒大战:挑战者三次发起冲击,本地品牌终被击溃

我个人的收益其实是非常多的,今天挑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01.“外来品牌”务必重视本地品牌的顾客忠诚度

在我看来,与青啤展开大战的一直都不是济啤,而是济啤的顾客们,假如没有济啤消费者们如此强大的忠诚度,我猜青啤可能早就攻下了济南市场。

这场“啤酒大战”持续了这么多年,主要是两方都没有注意到顾客忠诚度的问题,青啤的策略中,并没有去刻意的瓦解趵突泉品牌忠诚度的做法,而趵突泉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消费群体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

如果青啤能够针对济南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从瓦解品牌忠诚度开始入手,扬长避短,避其锋芒,事态的走向可能会完全不同。

02.主力产品定位不清晰

青啤第三次攻打济南市场时,其主力产品叫做“清爽啤酒”,属于一款中端产品。

但当时青啤“买店”的动作都是指向高档酒店,高档酒店出售中端产品,这种定位诉求及其混乱,青啤和酒店方都没有发现这一问题。

而且,因为定位出现了问题,青啤为了加大对酒店的返利,保持酒店的销售积极性,啤酒的溢价部分全都强加给了消费者,这让当时的很多消费者产生了不满。

也正因如此,趵突泉在济南的中端市场中,始终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最后,青岛不得不攻打高端市场,然后再慢慢蚕食。

中国市场著名的啤酒大战:挑战者三次发起冲击,本地品牌终被击溃

03.尊重区域消费者的生活习惯

青啤迟迟攻不下济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尊重区域消费者的生活习惯。

在青啤第三次发起冲击时,采用了“花钱买店”的做法,采用全面封杀趵突泉,让酒店只经营青啤这一产品的做法。

这等于是强行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人为的割裂文化、改变口味,消费者自然也就不会为其买单,更要命的是,青啤当时打出的口号还是“青岛啤酒——咱省城人自己的啤酒”,老百姓一听,那是更不愿意买账了。

纵观本次“啤酒大战”,我们不难发现,本地品牌的优势一旦建立,想要撼动其位置,就变得没那么容易了,消费者的认同来自于体验和感受,重点在于积极的影响,而不是生拉硬拽,强行拉近距离。

中国市场著名的啤酒大战:挑战者三次发起冲击,本地品牌终被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