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外借惹众怒,数千万文物流失无人知,文物之痛,痛彻心扉

首页 2019-01-15 10:09:45


文物外借惹众怒,数千万文物外流无人知

文物之痛,痛彻心扉

 

文/天林


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向日本博物馆出借的系列文物即将展出,引发两岸网民的怒火。出借文物中,有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纸卷出炉近1400年后的脆弱性可想而知,可谓“展一次伤一次”,还因为这篇书法所代表的“气节”。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发文说:


对人民日报的说法,我非常赞同。

文物不仅是价值连城的宝贵财富,更是象征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文化标识。颜真卿《寄侄文稿》外借,绝对是天底下第一等象征“气节”的珍贵文物,用来做天底下最没有“气节”的献媚之举。



然而,关于文物,最让人痛彻心扉的,不是这几件文物外借日本,而是数千万件的珍贵文物外流,而且,历史上最严重的文物外流,就是发生在近三十多年!

国家文物局一边说保护文物,一边说文物安全,可是,已经有数千万甚至更多的珍贵文物就是在国家文物局的口号声中,象暗河里的水,不知不觉中都流光了!

数千万件的珍贵文物外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气节的、让我们痛彻心扉的愤怒与伤痛!

百度里输入“文物流失”四个字,立即跳出一小段文字:“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30,000个”。为了写这篇文章,本应多占有些资料,而我,只看了列在前面的两三篇文章,后面的实在看不下去了,因为,中国文物保护到了今天,可谓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能感到内心深处的滴血之声。

 

我一直在想,也许不久之后,中国的文物保护将会受到我们子孙的质问、受到历史的审判,拿国家俸禄、吃国家皇粮、受百姓奉养的当代文博官员和专家们,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文物,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尊严。

 

如果,属于自己的珍贵文物矗立自己的土地之上,那便是荣耀。

 

如果,本属于自己的珍贵文物流落他乡、成为他人之爱,请问,您还有何尊严与颜面?

 

而我们,数千万(甚至远不止这个数目)的珍贵文物在他乡流落,作为一个还能觉知脸面的中国人,您是感到荣耀还是屈辱?

 


中国文物流失之冰雪一般的严酷现实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数量究竟有多少?

 

这绝对是一个谁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那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大得足以让你心惊肉跳,大得足以让你瞠目结舌。

 

更值得国人关注的是,在这些巨大的数字中,属于历史上数次被侵略者掠夺的文物珍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建国后,特别是近30年以来流失的文物越来越多。

 

有记者长时间跟踪国内外一些比较可靠的文物资料库,对境外中国文物藏量较大的博物馆及它们所藏文物的来历,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统计,结果如下:

 

 --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大多数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被侵略者从中国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珍稀国宝有3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几乎都在馆中。这些文物珍品涵盖了近7000年中国历史,其中许多都是从未面世的孤品。如:为历代宫廷收藏珍品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初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左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宋初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三大家之一的陕西画家范宽的《携琴访友图》、号称龙眠居士的安徽人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宋大文豪苏轼的《墨竹图》。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敦煌壁画、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等,这些也都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 

 

--法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260万件,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从中国非法掠夺所得。卢浮宫博物馆羁留中国文物达3万件以上,其中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6千多件。其分馆吉美博物馆还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占该馆馆藏文物总数一半以上。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此外,巴黎等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数量均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万多件,包括北魏的绢写本、隋朝的金写本、唐代的丝绣本、唐代金书、明万历刻本、大清万年地图、圆明园的40景诗绢本等。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均为孤品、稀世珍宝。

 

--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绝大多数均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军劫掠出境。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文物珍品9万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计其数,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普通博物馆,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至今仍羁留其中;此外,分别存放于日本不同博物馆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兰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还有前凉时代的《李柏尺牍稿》,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文物珍品。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被抢中国文物多得无法估计,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字就有360万件。 

 

--德国各大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物,据该国相关刊物披露:有据可查的总数大约在30万件左右。这些中国文物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来到德国: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抢得、20世纪初借考古为名从中国盗得。仅以1902-1905年为例,三年间,德国考察队在吐鲁番、库车一带共运走古物400箱。其中有从未发现过的摩尼教创始人梅尼兹的肖像壁画以及许多珍奇的手写文书、纺织品、钱币等。但收藏这些文物的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毁灭性的轰炸,几百幅壁画损失了一半以上,柏孜克里克的20余幅壁画全部化为灰烬,近300尊塑像毁坏了一半。 

 

--"八国联军"之一的沙皇俄国,当年并没少从中国掠夺文物珍宝,奇怪的是战后人们却很少能从前苏联的博物馆里看到那些文物。记者就此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发现了其间的秘密:当年俄军掠夺的中国文物,一部分被流亡的沙俄旧贵族变卖到他们新的居住国,另一部分则因为当年中苏同属一个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政府没有允许这些明显打着沙俄帝国侵略印记的"战利品"公开于市,而是把它们藏匿在一些研究机构里。记者在圣彼得堡的东方研究所藏品目录里,就发现了沙俄掠夺中国文物的蛛丝马迹,那里不仅有来自圆明园和故宫里的中国明清时期文物,而且还有更为珍贵的敦煌遗书1.2万件,该书藏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本土。而我国国内现存敦煌遗书也只有2万件,其余则被英、法、日、奥、瑞典等国瓜分。 

 

--据不完全统计,加拿大各大文物机构共藏有中国古代文物近20万件,该国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长、中国文物研究专家鲁克思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时,曾用流利的汉语声称:"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藏品有3.5万件,这些文物的精美珍稀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很多中国博物馆也没有我们的藏品丰富……"他还承认:这些中国文物中,大部分都是由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于1909年至1934年之间,在中国河南洛阳雇人"考察挖掘"而获得。据史料记载:当年,这个怀履光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后,就一直替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集中国文物,前后历时六年,共发掘10余座大型木椁墓,出土文物多达1万多件,其中仅东周王室珍宝就有数千件。

 

--美国媒体透露:近30年来,流入美国的中国文物大约有230万件,其中20多万件精品被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与英、法、日、俄等国家不同的是,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大多数都是在最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境外走私非法所得。如: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设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其间不乏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各种类别的稀世珍品。在该馆5000多幅中国古画中,有堪称国宝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的《五色鹦鹉》等;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有中国国宝石刻"昭陵六骏"中的"“拳毛騧"和"飒露紫"。而在中国本土碑林博物馆馆藏中,"六骏"中的这两骏却只能是复制品;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竟然将中国文物确定为该馆的主打收藏对象,现有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陶瓷2000多件,玉器1200多件、青铜器800件,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此外,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古代善本书将近400种,约1.4万卷;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有中国家谱1.5万卷…… 



如果说,以上的流失文物主要源于战争掠夺,那么,以下的数据,与战争毫无关系! 


一位在国家安全部门工作的知情人士说:"中国流失的文物,已经形成国际化一条龙经营。从盗掘到走私,直至出现在国外交易市场,常常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为了印证这一的说法,有记者走访了部分海关人员。他们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日趋繁荣,海关的物品检查量大得惊人。因此,不少地方只能采取抽检的方式查验过关物品,抽检比例一般在5%。就照着这种低比例的抽检,每年查扣下来的走私文物仍数量可观。记者翻阅了近几年中国海关总署的有关记录,其中不少案例让人触目惊心。

 

 --2002年5月23日,罗湖海关从一名旅客行李中截获一堆装在蛇皮包里的青铜器,那位旅客自称是在广州旧货市场上花300元买来的"烂铜"。后来,经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这170件"烂铜",都是汉代文物,其中还有14件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2003年3月28日,深圳海关成功破获一起走私国家珍贵古生物化石的案件,共截获国家限制出口文物共计2165件,其中还出现多件国家一级文物。这批走私化石数量之多、级别之高、时间跨度的连续,均属国内罕见。从无脊椎动物化石到有脊椎动物化石的品种之齐全,足可以组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古生物化石展览馆; 

 

--2003年12月22日,国家海关总署在天津把历年来查获的近9000件走私文物移交给国家文物局。 

 

--2006年3月21日,大连海关的缉私人员在辽宁丹东大东港口岸检查一艘货船时,发现集装箱内没有货主申报出口的密度板材,而是藏着大量的古旧物品。后经辽宁省文物管理局专家鉴定,这12000件古旧物品绝大多数都是珍贵的中国文物,其中光是汉代瓦当就有1055件。 

 

--2007年11月1日,杭州海关破获建关以来最大的一起文物走私案,共查获古生物化石15箱,计1177件。其中有古生物化石相框28盒、动植物化石717片、鳄鱼头化石2个、龟类化石19块、水晶状化石1箱、恐龙蛋化石21个、清晰整体脊椎动物化石5个、植物化石4大块、完整脊椎动物化石380块。

 

 仅仅4个海关、仅仅一天时间、仅仅5%的抽检,竟然查扣了15512件文物(不包括天津海关)。假如按照所有海关、按照一年365天、按照100%的查验比例推算,中国文物每年会流失多少? 

 

这,绝对是超过亿万级的数字!我们不能简单来理解这个数字,亿万件的珍贵文物,假如每一件都如颜真卿《寄侄文稿》那么珍贵,你就应该知道数千万件的流失文物背后的含义了。而事实上,大量流失的中国文物中,比颜真卿《寄侄文稿》珍贵的文物多的是!


在我们拥有绝对主权的国家口岸,一批批弥足珍贵的中国文物,正在源源不断地被一些丧心病狂的不法之徒劫持到异国他乡,遭胁迫于丧权辱国之旅。将来,为了让其中一些重要文物回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世世代代付出巨大的精力与财力,而且也将承受交织着屈辱与愤怒的心理煎熬。

 

中国政府除开依据有关国际法不断向那些非法占有中国文物的国家提出索回文物的严正交涉之外,每年还拨出数百亿资金去海外回购流失的文物。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家和收藏家,也通过多种渠道斥巨资去海外回买本国文物,或捐献国家,或藏宝于民。但即便如此,面对数量巨大的流失文物,这一切努力都只能是杯水车薪。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中国文物保卫战的文化含义决不亚于一场事关民族气节和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



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没有战争和侵略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数量如此之巨的珍贵文物流失?到底是怎样流失的?


中国文物流失经历四次浪潮:

 

第一次文物流失浪潮是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文物被列强大量抢夺与分食,直到溥仪被逐出皇宫,仍有太监又偷又买,不过,第一次浪潮到此结束。

 

第二次文物流失浪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这是中国文物大量外流的高峰期。当时,国民党政府无论财力还是管理上都比较弱,博物馆、考古工作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普通民众在对文物的保护上也没有任何意识。


第三次文物流失浪潮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前,那时,以国家文物商店为经营单位,政策规定乾隆以前不能出口,可乾隆以后却允许大量出口,嘉庆、道光时期的很多官窑瓷器、书画以极便宜的价格流失海外,甚至,很多真正是明、清时代的真文物,因鉴定失误,被当成仿制品卖了。

 

第四次文物流失浪潮是改革开放后的文物走私浪潮,这是中国文物文物保护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也是流失文物数量最多的时期,数千万甚至过亿的珍贵文物,就是这一时期流失的。香港成了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内地的文物到了香港,随后流散到了美国、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最远的流失到了挪威、丹麦与荷兰,德国、法国更不用说了,直接到香港来进货。有许多知情人士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他们现在回忆起来,都非常痛心。他们讲:第四次文物流失浪潮是从80年代开始,经广州(陆路)、汕头(海路)、澳门(陆、水路)流到香港再分散到全世界。香港市场有皇后大道中、荷李活道、摩囉街、城利商场、及荷里活商业中心、九龙的香港酒店商场约数百家古玩店舖,每天从大陆舖天盖地的来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