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畅谈中国农业40年发展与趋势:科技引领、品质兴农

首页 2018-11-04 13:43:53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决定着人民赖以生存的“粮袋子”“菜篮子”。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吃不饱饭”已经成为历史。如今,腰包鼓不鼓,吃得好不好,已经成为衡量“三农”发展水平和质量重要因素之一。

近日,中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做客新华网,接受新华社副社长刘正荣专访,畅谈40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宁高宁说,这些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翻番,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他认为,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同时,也需要龙头企业创新引领综合服务模式,做到既要“保量”,更要提升农产品质量,让人民吃的安心又营养,让农民“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宁高宁畅谈中国农业40年发展与趋势:科技引领、品质兴农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文章来源:新华网)

保证老百姓“吃好”

就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刘正荣:

中化和“三农”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常说,必须把这个饭碗牢牢地抓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对于这一问题,您怎么看?

宁高宁:

中国只有全球7%左右的耕地面积,而要养活全球22%左右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从6000亿斤提高到了现在的12358亿斤,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让人民吃饱,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但是,我国的粮食结构仍然存在问题,比如玉米多、大豆少,高产的多,高质量的少。随着老百姓消费水平提高,对粮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解决的不仅是“吃饱”这一问题,而是如何生成出高质量的产品,使老百姓“吃好”。而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是存在矛盾的,越是质量高、营养好的品种,它的产量可能就越低。对于中化而言,如何调节这一矛盾,使产量和质量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将成为未来的一大挑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科技投入。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农产品市场上,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产品出来,市场非常繁荣,这都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结果。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不少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步提高了。未来,我们希望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消费者不仅能吃好,还能分区域、分季节、分品种对农产品进行选择。

刘正荣:

到了中化,您现在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让您最着急的问题是什么?您如何看待未来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宁高宁:

我到中化后,思考最多的问题还是如何加强科技创新。比如中化的化肥、种子、农药,这些产品能不能做到创新,能不能真正有研发,能不能真的是用科学来引领的?

对于未来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我认为科学技术将起主要作用。以农药研发为例,中化每年在农药方面的研发投入有7亿到8亿人民币,不仅有原创性的研发,还有一些改善性的、模仿性的研发。

事实上,现在农药已经越来越生物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农药将成为对农作物十分“友善”的东西,农药的使用将不会破坏生态。

宁高宁畅谈中国农业40年发展与趋势:科技引领、品质兴农

我国农药安全性现已得到很大提升

刘正荣:

农药和农业是紧密相关的,农药的安全问题大家也很关注,您怎么评价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水平?

宁高宁:

大家关心农药的安全性是很应该的。实际上,由于科技的进步,过去的30年来,农药整体的使用量已经降低了很多。而且我国现在使用的低毒高效农药的效能、选择性、环境相容性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我们国家的农药产业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做到这样一种效果:农药只会杀掉螨虫,而不会杀掉蚂蚁、蜜蜂、蝴蝶;农药一定会降解掉,不会残留;水果、蔬菜上,会有传感器告诉你,什么时间用药效果最好。

刘正荣:

很多生长在大城市里面的人对于农村、农业不太了解,您觉得有没有必要在大城市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

宁高宁:

过去我国出现过一些食品安全事故。一些事故可能被过度地解读了,导致现在一提到农药、化肥,就觉得不安全,觉得很可怕。实际上化肥、农药发明之后,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消费者会对农药、化肥感到恐惧,是因为没有看到农产品生产过程,没有看到化肥、农药的进步。过去有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随着化肥、农药使用标准提高,随着种植科学性提高,随着消费者警觉性提高,现在过度使用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了。

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推出一些科普性、体验性的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正确认识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希望加强宣传,通过新华网等权威媒体进行发声,以正视听。

宁高宁畅谈中国农业40年发展与趋势:科技引领、品质兴农

“熊猫指南”把“好吃”定义

不断告诉消费者

刘正荣:

当前我们吃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好。但是,也总有一种担心,不知道这个是否更好,那个是否更安全。您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让大家进一步树立信心,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宁高宁:

我还是比较相信市场力量的,一般去教育或者自身宣传,大家接受起来比较慢。真正比较快的是自发的和市场的力量,就是一种品牌的力量。中化在农业现代服务平台基础上,又做了一个“熊猫指南”。为什么做“熊猫指南”呢?中化在指导农民,和农民一起种地的过程中,农民说,“我按照你的做可以,你说你种得好,但是没有人认可,我们卖还是卖一样的价”。中化的理念是,不光要种出好产品,还要卖出好价格,对农民的投入和努力给予承认。“熊猫指南”,它会去认证农场,会认证你种植的区域。这个区域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按照科学方法种植好产品,中化会给出一个“熊猫指南”的认证。经过市场检验,“熊猫指南”认证过的产品几乎全部脱销。

刘正荣:

“熊猫指南”能解决当前农业哪些痛点?“熊猫指南”具体怎么实施它的功能?

宁高宁:

我们发现,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农产品,但不广为人知,一些匠心农人在苦心经营,但不为人所信。这是中国农业的痛点,是中国消费升级的痛点。“熊猫指南”是中化集团做的一张优质农产品榜单,我们通过独立、科学、公正的调查,来告诉中国消费者,什么农产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向往美好生活的国人需要的。

过去我们讲“够不够吃”,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我们共同经历的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够不够吃”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今天我们讲“好不好吃”,“吃了好不好”,也就是说有了更高的营养健康追求。

刘正荣:

“熊猫指南”自诞生以来都做了哪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效果如何?

宁高宁:

“熊猫指南”诞生以来,我们的团队不仅脚踏实地、科学公正地寻找好产品,还在寻找的过程中,积累和输出了大量知识与数据。比如说,“好吃”这件事,在中国没有任何标准,其实“好吃”是可以被定义的。“熊猫指南”的团队正在快速布局和申请这方面的专利。“食味值”被定义了,性价比就可知可信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熊猫指南”会把属于中国人的“好吃”定义不断告诉国人。当然,“好吃”之后,还有营养健康,英文中的“you are what you eat”,就是说一个人对事物的选择、考究说明了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环境,这是一件每日发生三次的普普通通的小事,也是影响大家健康与寿命的大事。

今年春天,“熊猫指南”团队基于35万公里的寻找,发布了第一次榜单。11月1日,我们发布“熊猫指南”2018年秋季榜单,据说他们的行程已经达到70万公里,优中选优的优质农产品上榜率仅30%,这是一份标准科学、执行严格的榜单。它的起点看起来小,但具有长远意义。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食物更健康、更美味、更多样,如果有一天,有爱心、有技术的优秀种植者受到推崇,他们的产品受到市场的嘉奖,他们的产品像艺术品一样被人们记住,我们要感谢“熊猫指南”。

宁高宁畅谈中国农业40年发展与趋势:科技引领、品质兴农

中化MAP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刘正荣:

中化集团提出来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您能否更加详细地向全国网友进行一个解读?这个平台主要功能是什么?

宁高宁: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基于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规模化种植主体需求和自身能力的深入思考,中化农业提出了MAP全面创新战略。

MAP创新战略的核心,就是依托中化在农业领域积累的技术、产品能力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以“科技创造美好农业”为使命,在耕地适度规模化的基础上,汇聚优质资源,通过线下线上(O2O)相结合的平台服务,服务广大农户 ,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线下部分,通过建设本地化MAP技术服务中心和MAP示范农场,帮助规模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并通过现代科技示范农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具体讲,MAP技术服务中心为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7+3”服务:包括品种规划、测土配肥、定制植保、技术培训、农产品检测和农产收储订单、农业金融、农用柴油等。本地化的MAP技术服务中心以50公里为服务半径,配套多个MAP示范农场,并建立粮食烘干、仓储及物流配送能力。

线上部分,中化建设智慧农业服务平台,依托线下的海量数据,全程跟踪、解决服务中心运营和规模种植者农场管理的效率问题;通过持续数据积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使MAP线下线上服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刘正荣:

MAP战略提出来后,截至目前,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宁高宁:

MAP战略推出一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我们在全国已建成投用的大田MAP技术服务中心40多家,建成投用经济作物MAP技术服务中心60多家;建成示范农场和示范园46个,在建70个。以农艺师为主的创新业务团队在1年多的时间内已达500多人,并为全国130万亩以上的土地提供了农业生产综合服务。

刘正荣:

中化集团通过实施MAP战略将要达到什么样的市场预期?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

宁高宁:

中化农业希望通过MAP战略的创新实践,用3-5年时间,在全国建设、投用500个以上的MAP技术服务中心,打造1500个示范农场,为几十万新型农民和3000万亩以上的土地提供现代农业综合服务,成为领先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和中国品质农业引领者。

刘正荣: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服务模式和理念,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新华社、新华网有着丰富的媒体资源,我们有责任关注中国农业的生产变革,有力量给予中化集团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宁高宁:

现在网络信息比较乱,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新华网是非常权威、非常可信的,这确实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从中化来讲,如果能在自身在做好的基础之上,通过新华社、新华网去宣传推广国企改革,能源、化工,农业发展等话题,那对企业,甚至对行业来讲都将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