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收藏》

首页 2025-10-21 16:29:53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收藏》

万物皆收藏,融合大自然,周而又复始,安居天地间。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收藏》一诗,以短短二十字,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生命观。这并非关于古玩珍奇的狭义收藏,而是一场关于存在、时间与生命归宿的哲学宣言。诗中的“收藏”,是一种接纳、包容,并与大道同化的终极智慧。

首句“万物皆收藏”,开宗明义,奠定了全诗的宇宙尺度。此处的“收藏家”,并非个体的人,而是天地乃至道本身。它揭示了一种深刻的本体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同时也天地大仁,将万物——无论妍媸、生死、荣枯——悉数纳入其广袤的怀抱之中。这种收藏,无分别心,无取舍意,是一种绝对的包容与肯定。

承句“融合大自然”,则指明了被收藏之万物的最终归宿与存在方式。“融合”一词是关键,它意味着打破物我、主客的二元对立,是个体生命消弭其孤立性,重新融入宇宙生命洪流的动态过程。如同溪流汇入大海,不再有“我”的形态,却获得了“我们”的永恒。这不仅是物理层面的回归,更是精神上与自然韵律的合一,是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体现。

第三句“周而又复始”,将时间的维度引入此一空间性的收藏之中。它点明了宇宙运行的节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被收藏的万物,并非进入永恒的沉寂,而是在“大自然”的熔炉中经历分解、转化与重生,成为新一轮生命创造的资粮。这呼应了《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与“复卦”中蕴含的哲学,强调了生命力的不死与形式的永续变幻。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收藏与再生的起点。

结句“安居天地间”,是所有层面的最终落脚点,是一种至高的生命理想与精神境界。当个体了悟了自身是“被收藏者”,并主动“融合”于大化流行,便能获得终极的“安居”。这种“安居”,超越了物理居所,是心灵的彻底安顿与释然。它是不再漂泊、不再抗拒、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一份从容和自在。正如陶渊明“托体同山阿”的旷达,亦如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彻悟。

全诗如同一幅循环不息的宇宙图景:万物被收藏,在自然中融合,在循环中更新,最终实现灵魂在天地之间的诗意栖居。它用最简练的语言,为在尘世中挣扎、感到孤独与无依的现代灵魂,指明了一条通向精神故乡的路径——那便是放下“小我”的执着,拥抱并回归那个孕育并收藏一切的“大自然”。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原创者,本网是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