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山海经》
满界生灵可造就,皆有潜质可通神,喜乐现成得如是,山海本经妙偈语。
《贫道子-山海经》解读:众生通神的现代偈语
胡立新这首《贫道子-山海经》以四句二十八言构筑了一个宏大的精神宇宙。诗中“满界生灵可造就”开宗明义,打破传统宗教中“神”与“众生”的二元对立,与《山海经》记载的异兽通灵、万物有灵的远古智慧形成跨时空呼应。诗人将《山海经》从地理志怪典籍升华为生命哲学的隐喻文本,揭示所有生命体皆具神性潜质的本质。
“皆有潜质可通神”一句蕴含动态修行观。此处的“神”非外在偶像,而是生命本自具足的觉醒状态,与庄子“道在蝼蚁”的齐物思想一脉相承,却又注入现代平等意识。诗人巧妙化用佛教“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的理念,但以“潜质”二字强调修证过程,避免落入顿悟说的空泛。
第三句“喜乐现成得如是”展现修行境界的当下性。“现成”二字暗合禅宗“本来面目”的直指人心,又与王阳明“心即理”的心学相通。这种喜乐不是外在赐予,而是发现本心后的自然流露,恰如《山海经》中异兽各具本真之态,帝江无忧而舞,精卫填海不休,皆是“如是”状态的具象化。
末句“山海本经妙偈语”完成双重解构:既将《山海经》重构为修行宝典,又将宗教偈语还原为生活智慧。诗人创造性地将地理志怪与修行偈语并置,暗示真正的道法不在经卷之中,而在山河大地、草木虫鱼的生机流转里。这种思想与生态文明观暗合,使远古文本焕发现代意义。
全诗以“贫道子”为号颇具深意。“贫”既指向道家“为道日损”的减法智慧,又暗喻褪去文明矫饰的本真状态。诗人通过四句偈语,将《山海经》的怪诞叙事转化为生命觉醒的隐喻系统,构建起连通上古神话与现代人心灵的桥梁。在生态危机深重的当下,这种万物有灵、众生通神的观念,无疑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有力批判,也为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纽带提供了诗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