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科技园成高校成果转化首站

首页 2021-04-27 20:47:21

本报记者 邓淑华

将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加强大学科技园能力建设;到2023年,新建5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力争2家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近日,天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教委随后印发《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业界人士表示,这是继去年10月上海出台《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后,又一次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破冰之举。

推进建设时机已成熟

“天津历史悠久,高校云集,基础资源雄厚,且有成功的‘上海经验’可借鉴。当前,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融通发展,加快推进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时机已成熟。”北航大学科技园董事长李军表示。

目前,天津市约有57所大专院校,其中本科高校约30所。但天津的大学科技园数量并不多,大多正在筹备建设中。

李军表示,天津此次加快推进建设大学科技园意义重大。“新时期建大学科技园,是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的重要路径;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是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

聚焦专业化、投资

和协同创新

此次天津出台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创业孵化、集聚资源、培育人才和协同创新等核心功能,使其成为高校成果转化“首站”、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这明确了天津市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和定位。”李军表示,“上海出台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多校一园’‘区校合建’等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此次《天津指导意见》则提出,以‘一校一园’‘一校多园’和‘多校一园’等模式建设大学科技园;支持京冀高校在天津市建设大学科技园分园。”

此次天津出台的指导意见围绕四方面提出16条主要任务,包括强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建立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库和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提升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将校内技术转移机构与大学科技园联动成效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等。

在上海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董事长谢吉华看来,大学科技园长期发展,需要做好服务,其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服务就是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对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走向交叉,而交点就是科技创新赋能产业,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能级、效率和效益,这需要大学科技园从中找到发力点。

北大科技园执行副总裁王国成曾参与《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制定。他介绍,大学科技园“十五”时期以建设为主,“十一五”以能力提升为主,“十二五”注重创新发展,“十三五”发力区域协同。“天津各大学科技园可根据《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专业化、投资、协同创新等。它们可以有的以建设为主,先搭班子、建体系;有的以推进能力提升为主,有的以创新发展为主,有的以区域协同为主。”

大学科技园

运营主体需提升

如何推动大学科技园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仍有多个难题需要突破。

在谢吉华看来,大学科技园主要的一个功能是承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是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作为技术的供给端,通过对企业的技术需求进行挖掘、进而通过生态服务体系嫁接、融合的过程。制度建设、资本设计、人才培养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三大难题。

“新制度需要设计更多引导性的政策促使改变,推动已有的政策真正落地,但如何创造更适合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是一个长期问题;科技金融要求资本介入科技创新,介入高校早期的项目,但资本趋于风险控制,而创新则完全是风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但我们现在完全处于落后或者欠缺状态。”谢吉华表示。

为此,李军建议,一是充分整合高校智力资源,发挥依托高校的科研、人才、设备等资源,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链条生态园区,形成高校与园区协同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三区联动、协同发展”引导作用,形成一个高效的区域创新协同网络体系。三是强化政策支持,针对大学科技园制定返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王国成表示,天津的大学科技园应根据自身特色打造有效品牌,比如专业化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孵化营、创业训练营等;围绕人才、服务体系、资源整合打造创新生态;注重打造专业化团队,推进创新生态、创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投资等。“这也是推动大学科技园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