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5项创新工程重大成果

首页 2020-12-31 09:27:48

 原标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5项创新工程重大成果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了一批有思想含量、理论分量、话语质量的研究成果。全院全年共出版专著近400部、研究报告近300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理论文章近300篇,报送内部研究报告2000余篇。此外,还有大量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译文、工具书等形式的研究成果。

  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创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成果发布会,从上述成果中遴选25项重大研究成果进行发布,向社会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主持会议。

  蔡昉表示,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科研工作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继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通论》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鲜活经验,提炼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剖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问题与挑战,系统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恩格斯思想年编》是重温恩格斯的丰富思想和历史功绩、缅怀恩格斯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该年编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恩格斯浩瀚深邃的思想理论,展现了恩格斯的思想轨迹和科学理论的形成与丰富的历程,为广大读者全面学习、科学理解恩格斯的思想提供了导引。

  聚焦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学术研究。《迈上新征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乡村振兴与反贫困、工业化与制造业转型、服务业升级、财税体制与财政可持续性、重大金融改革、产业及竞争政策、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思考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大流行”经济学》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应运而生,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为政策分析和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及材料,也为后续的流行病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经济蓝皮书: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敏锐捕捉经济形势变化和苗头性问题,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进行全方位深度分析,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新中国财政70年系列丛书》全方位展现了新中国财政在70年风云变幻中的演进史,既对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进行了科学总结,也提炼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的基本逻辑。《中国农村工业及污染问题研究》提出,农村工业污染治理须改变以往工业增长模式,探索一条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道路。

  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启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蓝皮书:202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出未来五年要通过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居民消费增长潜力、大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战略、加大力度实现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等举措,促进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改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全面客观地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对现存的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和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民法典评注》以融通学术性与实践性为创作取向,对《民法典》的法治精神、价值取向、立法政策、规范内涵、适用要点乃至应用技巧予以系统阐释与清晰解说。《中国法治变革》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为历史背景,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为研究重点,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引发和推动法治变革的理论逻辑展开研究。

  夯实传统文化与人文基础研究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推进一系列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举措,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基础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文学方面,《中国民间文学史》对传统社会民间文学资源进行全面搜集、系统梳理和汇总结集,为中国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学科建构增添了一套支柱性的著作。《全元词》收罗了有元一代的全部词作,凡340位元代词人的4639首词作,始终围绕“全”“元”“词”三个核心来编纂,是元词总集的权威版本。

  语言学方面,《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工作及时跟进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是反映社会发展进步、语言生活变化和语言研究的新成果。

  哲学方面,《柏拉图知识论研究》直面柏拉图的古希腊文原著,立足中外柏拉图研究的前沿问题,融合哲学和古典语文学方法,对柏拉图知识论做了系统性研究,既呈现了柏拉图思想的发展,也呈现了其统一性。

  史学方面,《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史略》对清代活佛转世制度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系统梳理了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今注本二十四史》(首批七种)以“史家注史”为原则,为二十四部正史全部注释,在正史整理研究历史上尚属首次。《临淄齐故城冶铸业考古》广泛深入开展了以科技考古为重点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研究,是一部集田野考古资料、科技考古分析和综合研究等多方面成果为一体的综合性考古研究报告。《新西兰华侨华人史》代表了南太平洋地区华侨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小斯当东与中英早期关系史研究》通过梳理小斯当东个人活动揭示出早期中英关系嬗变的过程与原因,从一个侧面展示当时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中国社会学史(第一卷):群学的形成》分析了群学形成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论证了群学是先秦中华文明高峰的结晶,是春秋战国社会剧变的产物,是先秦崛起的士阶层的智慧集成,是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百家争鸣的硕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的复杂演变,对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提出了新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回应当代国际关系变动中的重大问题和核心议题,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带一路”的经济学分析》运用经济学方法对“一带一路”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从发展导向入手,对“一带一路”作出了学理化定义,并对“一带一路”治理结构的动态特征进行探讨。《面向新时代的中拉关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为指导,逐层分析中拉合作的各个领域,对新时期深化中拉关系、扎实推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方向和路径进行了全面分析。《拉美国家腐败治理的经验教训研究》通过对拉美国家腐败的发展及其治理的研究,分析拉美国家发展道路和治理经验,深化对拉美政治、社会发展及治理问题的认识,为超越体制性和非体制性因素对中拉合作的制约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支撑。

  此外,为纪念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的杰出学术贡献,会议还发布了特别推荐成果《埃及古珠考》。该书是夏鼐先生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于1943年,原以英文撰写。此次出版系该书首次译为中文与国内读者见面。该书涉及古埃及串珠的材质、制作工艺、分类、分期、珠子的编排方式和图像表达等诸方面,被认为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原创性的研究,获得广泛赞誉。

  此次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承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高莹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