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首页 2020-05-22 09:20:46

清末民初,中国大量文物流到欧美。在新兴文物中心纽约,陆续出现关注亚洲艺术品的本土大藏家和博物馆。美国铁路巨头查理斯·朗·弗利尔和医药巨擘阿瑟·姆·赛克勒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今他们的大部分珍藏都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比邻而居。

弗利尔:从打工仔到超级藏家

年少辍学 穷娃跻身富豪

查理斯·朗·弗利尔出身贫寒,在家里8个孩子中排行老四。14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父亲也卧病在床。由于家境的悲惨变故,弗利尔不得不辍学,赡养父亲和弟弟妹妹们。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美国著名摄影家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拍摄的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1854~1919),1916

弗利尔先是在纽约金士顿的一家杂货铺做店员,工作十分劳累,不过命运之神并没有忘记他。杂货铺的楼上就是当地铁路部门主管弗兰克·郝克的办公室。5年后,郝克观察弗利尔的确是个好苗子,就叫他过来当自己的记账员。这位郝克先生,成了弗利尔的大贵人。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弗兰克·郝克(Frank J. Hecker,1846~1927)

1876年,22岁的弗利尔已成长为郝克的得力干将。1885年,这对“黄金搭档”与其他投资人一起出资,在底特律组建了半岛车厂,制造火车货运车厢,结果大获成功。7年后,他们再接再厉,把半岛车厂和密西根车厂合并,成立密西根半岛车厂。

在这次并购中,郝克和弗利尔展现出所向披靡的强大意志,一举买下全部产权,把原来所有的投资人清理出局。这次出手漂亮的并购,让“黄金搭档”的身价暴涨,跻身富豪之列。他们无比亨通的财运并未到此为止。弗利尔后来又精心并购了十几家公司,并于1899年合并成立了美国机车铸造厂。这让他的身价再次呈几何级数增长,商业生涯也在这一年达到顶峰。在接下来的20年里,弗利尔则全心投入到艺术收藏和研究的广阔天地,直到去世。

一生单身 以艺术为情人

45岁就隐退江湖?这个转变乍听起来很是突兀,背后实则有着顺理成章的故事。由于长期拼杀于竞争激烈的商场,身心过度透支的弗利尔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类似于今天的抑郁症。而医生却没有根治的现成药剂,唯一给出的良方就是转移注意力,做些陶冶性情的事儿来减压。

于是,弗利尔开始实践“移情大法”——收藏艺术品。那时,他对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产生兴趣。早在1886年在底特律赚取第一桶金后,他就收藏了一些美国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这些油画让人赏心悦目,能在第一眼就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确实有“减压”功效。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弗利尔在底特律的家(1892),他聘请画家德怀特·特里恩(Dwight Tryon)和托马斯·德温(Thomas Dewing)来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托马斯·德温为弗利尔创作的作品After Sunset,1892年

后来他积极地收藏旅居伦敦的美国画家惠斯勒的油画和纸上作品,共计收藏了1000余张,成为惠斯勒最重要的赞助人。许多人无法忍受惠斯勒的高傲和暴躁,但是弗利尔却能和他相处甚好。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弗利尔1892年购藏的第一幅惠斯勒油画作品Variations in Flesh Colour and Green - The Balcony

惠斯勒对亚洲文化艺术的兴趣非常浓厚,其作品受日本浮世绘和屏风画的影响很大,这让弗利尔也逐渐开始关注远东市场。可以说,是惠斯勒将弗利尔引入亚洲艺术的广阔天地。1893年,弗利尔开始涉足亚洲艺术品的探索与收藏。这在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收藏界,是非常超前和罕见的事。

弗利尔能这样随心而行、利落退休,也与他了无牵挂的个人生活有关。他一辈子单身,没有孩子。有谣言说他是放浪的花花公子,也有人猜测他是“同志”一族,但都没有证据。至少在他一生与外界的大量通信中,没有这些方面的蛛丝马迹。可是他患有梅毒,这种性病大多与贪恋“风月”有关。他的感情世界,至今是个谜。

考察东亚 亲自探索购藏

弗利尔第一次万里迢迢来到东亚,是1895年,那时他还在商界驰骋。退休后他又在20世纪初来到中国、日本和朝鲜。他看了许多艺术品,并与当地收藏家、学者交流,通过自己的直觉和专家的指导购买了大量艺术品。彼时交通还很不发达,身在美国底特律的弗利尔亲自来到遥远和完全陌生的亚洲实地考察并购藏,由此可见其收藏和探究的诚意与决心。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弗利尔在日本

对于购藏中国艺术品,他曾在1909年、1910~1911 年通过姚叔来(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通运公司代管人),从大藏家庞元济手上买了大量古画。弗利尔和庞元济曾两度在上海会面,后者还赠送前者印章和一套文房四宝。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弗利尔在中国

1911年之后,弗利尔再也没来过东亚。因为梅毒并发症日益损毁他的神经系统,这一年,57岁的他首次中风,之后身体每况愈下。那时还没有盘尼西林(青霉素)这样的抗生素药物,梅毒乃是不治之症。

决定捐赠 建个人博物馆

晚年的弗利尔从底特律搬到纽约,以便能离他的医生近一些。没有家室和孩子的弗利尔,很早就在考虑自己海量藏品的日后归宿。他决定把这些宝物捐给史密森学会,并开始酝酿在首都华盛顿建造史密森旗下的第一座私人博物馆。博物馆的审批过程有些曲折,甚至惊动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和第一夫人伊迪丝。在想方设法取得总统夫妇的支持后,博物馆于1916年破土动工。弗利尔捐物又捐资,自掏腰包100万美元用于博物馆建设。

然而,由于当时正处于一战期间,物资紧缺,工期被迫延迟,以至于弗利尔没有等到博物馆建成就去世了。1919年,他65岁,死于中风。4年后,弗利尔博物馆对外开放,藏品2万余件,成为美国收藏亚洲艺术品的重镇之一。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史密森弗利尔博物馆

其中,中国绘画藏品有1200多件,数量是全美之最。当时弗利尔有句名言:“元代以后的画不用拿给我看。”这充分展现了他的精湛眼光和品味。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南宋 (传)周昉《内人双陆图》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元 王蒙《夏山隐居图》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元 赵孟頫《二羊图》(局部)

最负盛名的藏品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名作《洛神赋图》的南宋临本。《洛神赋图》现存世共有7种(也有6种、9种之说),其他版本分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馆等地。弗利尔的这件是其中唯一的白描本,而且首尾最完整。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南宋 (传)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这里的青铜器收藏也令人咋舌,数量和质量都很惊人。长期陈列在展厅中的“子乍弄鸟尊”可谓镇馆之宝,虽然这件并非弗利尔生前的私藏,而是后来藏家的惠赠。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春秋晚期 子乍弄鸟尊

弗利尔博物馆以庄严静穆的姿态在华盛顿国家广场展示着亚洲古艺术的精粹,让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民众都能分享他的宝藏王国,也延续着弗利尔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赛克勒:医学家的收藏帝国

白手起家 开垦医药荒地

与弗利尔一样,阿瑟·姆·赛克勒博士也没有世袭的贵族血统与财富,白手起家。他1913年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在纽约大学读了医学院预科,同时也兼修艺术史。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阿瑟·赛克勒博士(Dr. Arthur M. Sackler,1913~1987)

在医学院上学时,为了筹措学费和生活费,赛克勒加入了专做医学类广告的威廉·道格拉斯·麦克亚当广告公司,并在日后成为它的最大股东。

他研究神经内分泌学、精神病学和试验药物学,先后发表了140余篇论文,堪称“学术大牛”;1949年,他进入事业的第二个高峰期,担任了格利德穆尔(Greedmoor)生物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主任;1958年,他创建了治疗学研究实验室,并领导该实验室直到1983年。

科研之外,赛克勒敏锐的商业头脑也在并行运转。这也许源自身为犹太人天生所具有的商人素质。由于在美国取得了进口和售卖“安定”(一种镇静安眠药)的许可,他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当时,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患有焦虑失眠的美国人越来越多,售卖安定,成为一项利润巨大的生意。

1960年,赛克勒在纽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创办了《医学论坛报》(Medical Tribune)。这份双周刊是同类出版物中的第一份,不仅登载专业学术内容,也刊发大量医药广告和商贸信息,也为赛克勒带来了一大笔持续稳定的可观收入。

结缘中国 生活自此不同

赛克勒从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收藏艺术品。他最初支持并收藏美国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之后转而关注前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接着是法国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日后进而扩展到近东和远东的古董。他常说:“我像一个生物学家一样收藏。要想真正了解一种文明或一个社会,必须拥有足够的主体材料。如果只看毕加索和亨利·莫尔(Henry Moore)的作品是不能了解20世纪的艺术的。”

而他与中国的渊源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他就曾募捐以支持白求恩在中国救治抗日战士的工作。1976年,赛克勒首次来到中国。1980年,他从美国拍卖会上花10万美元将流失海外的一张原在颐和园的御座买下后,送还中国。1986年,他资助兴建的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破土动工,于1993年竣工。这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的博物馆。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1986年赛克勒与时任北大校长丁石孙签订了合作协议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不过,说到他与中国艺术的“邂逅”,还得从一张造型简洁优美的明代小桌说起。“在1950年美好的一天,”他写道,“我偶然在某个家具店里看到一些中国的明代家具。我的生活自此不同了。我开始意识到这里有一种美,一种还未被普遍欣赏和理解的美。”从那时起,他逐渐开始研究和收藏中国艺术品,手笔越来越大。

稍后,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部主管、中国书画专家方闻的建议下,他收藏了不少文人书画。清代石涛、八大山人的精品,格外受到他的青睐。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石涛作品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弘仁作品

另外,还有几位与之紧密合作的艺术商人,比如,他通过纽约古董商弗兰克·凯洛(Frank Caro,法籍华裔古董商卢芹斋的接班人),搜罗了大量的石雕佛像。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赛克勒旧藏的北齐佛像,于2009年佳士得拍卖中以1,728,900美元成交

20世纪50年代开始,赛克勒买进了大量的中国明清家具,构成其中国家具收藏的主体。仅1965年,他就买了130件中国家具。相比于单件,他更偏好鉴赏整批艺术品,然后从中挑选,最后买下符合自己心意的某个“排列组合”。他喜欢把自己想成是“一位策展人而不仅是一位收藏家”。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赛克勒旧藏17世纪的一对黄花梨六件柜,于2009年苏富比拍卖中以1,022,500美元成交

此外,赛克勒还收藏了大量的中国陶瓷、古玉和青铜器等。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赛克勒收藏的青铜器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赛克勒收藏的青铜器

1982年,赛克勒向史密森博物馆捐赠了其1000余件亚洲艺术藏品,主要有中国青铜器、玉器、漆器和绘画,近东的陶器和金属器,南亚和东南亚雕塑,另加400万美元的建馆资助。实际上,这里只是他资助的众多项目之一。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赛克勒收藏的古玉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赛克勒收藏的古玉

他曾慷慨资助了全世界一批重要的医学研究机构和博物馆,例如资助哈佛大学设立了赛克勒博物馆向多家博物馆捐赠了自己的藏品。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赛克勒1965年捐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元代壁画

1987年5月26日,赛克勒因心脏病突发,在纽约去世,享年73岁。这位20世纪屈指可数的艺术收藏家和赞助人,没有等到4个月后史密森博物馆赛克勒馆的开幕。

收藏中国文物的美国“痴粉”

史密森赛克勒博物馆

赛克勒曾说过一句话:“艺术和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是精确化的艺术。同时追寻两者,乐趣无穷。”这也是其艺藏境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