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数据找准薄弱环节,提升医院能力极限,这里有一篇原理与方法论

首页 2020-03-27 11:09:04

【医健科技讲堂】是由大健康派主办的大型线上专家分享栏目。

公开课将围绕【“疫”言E行】、【HITer说】和【云巅对话】三大主题共话医健科技行业的“今天”与“明天”。

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邀请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企业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探索与讨论科技助力医健领域的“作用力”,解读先进技术的能动性。

大健康派【医健科技讲堂】第三期已经顺利结束,本期我们迎来的嘉宾是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专家、帆软医院行业高级顾问 郑伟先生。

3月23日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平稳,目前疫情防控的总体防控策略转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国内的医疗体系刚刚经历了一场硬仗,此刻郑伟与我们一同从复盘医院抗疫切入,梳理疫情带来的启示,探讨如何测算医院的能力极限,挖掘背后的原理和方法论。

疫情带来的启示

根据疫情数据曲线的波动,可以将全国疫情新增趋势划分为四个阶段——从疫情初期的混乱,到春节期间紧张防控,进入第三阶段的有序控制,再到新增数据逐渐稳定,逐渐有条件复工复产。

疫情发展初期,最薄弱的在于人们的认识,全民防疫的意识没有形成,直接造成疫情扩散蔓延。当武汉封城,排查隔离工作大范围进行之时,防疫工作进入新阶段,物资、人力、检测试剂紧缺,湖北、武汉重灾区物资严重告急。随着各地检测和救治人数指数型增长,现有人力和物资也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全国各地防疫工作加速开展,这其中又有大量工作未细分、简化,浪费了时间精力,降低了整体效率。

通过复盘整个过程,郑伟从不同阶段入手,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在防疫初期,受制于人力、物资、检测试剂等,医疗链条的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体的效率,决定了整体能力极限。

第二,各方合理指挥、进行经验总结、内部提升与外部援助、国家投入等持续注入力量,在疫情期间医院的救治能力也不断上升,能力极限的瓶颈得以突破。

第三,随着疫情发展,医院能力有所提升,但又不可避免地出现新问题。医院能力极限的短期增长不等于新常态,部分医院为了应对疫情,资源都往疫情方向集中,但后续难以持续。

数据与医院能力极限的关系

郑伟介绍,任何系统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约束,不论是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还是其他非赢利组织,均可视为系统。任何系统都可以想象成用一连串的“环”构成,整个系统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一环。如果想要达成预期目标,必须从最薄弱环节入手加以改善。

那么如何来判断各环节的能力?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完善,数据成为能力极限的表达方式。

通过数据来反映医院的能力极限,首先需要确认以下条件:

1.数据是否有相应标准?

2.数据是否得到业务部门认可?

3.是否所有的流程都已有完善的信息系统?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够将真实的业务流程记录在系统中,并且从系统中获取完善的信息,进行有效判断。提升整体能力,需要分两步——找出制约因素并消除。

医院的运营符合制约理论,可以通过消除制约因素来不断提升医院的能力极限,但是对于医院来说,也包含着难以消除的不可能三角——廉价、便捷、高水平。看病难看病贵,专家号一号难求,都是我国医疗体系的沉疴,也正因如此,医院更需要不断提升能力极限。

如何用数据提升医院能力极限?

基础设施利用、人员结构、物资运转、团队效率、流程效率等因素与医院能力极限息息相关。

郑伟指出,医疗数据的运营包括五大模块:

首先是高层思维框架。将大数据战略整合到医院的整体战略和管理框架中,由关键人直接对数据负责。

第二是数据拓宽和质量管控。整合内外部数据源,拓展数据维度,加强数据治理

第三是集中式数据运营。因为数据具备时效性,需要一个集中性的数据分析组织来对大量数据实现持续化运营,有效分析结果直达高层。

第四是以患者为导向的数据应用。使用数据分析手段进行医保用量、药耗服务、医疗质量、科研等业务的态势掌握,同时针对医改、院内决策等影响进行监测。

第五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分布式系统,构建大数据库和高效的计算能力,转变现有的数据结构,方便开展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数据服务。

郑伟认为,“一切行为皆可量化,但思想无法量化”,关于未来的方向,需要合理利用数据,掌握量化的来源,明确量化的方式,把握量化优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