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的故事系列之皇家贵胄之色

首页 2020-03-02 09:18:09

《永乐年制》黄釉剔刻折枝桃云龙纹大碗。高:12.6cm,口径:29.3cm,底径:13.5cm。

明黄色是黄金的颜色。在中国的封建朝代里,从唐朝开始,明黄即是皇帝的专用颜色。“黄袍”被当做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黄者,君之服也”,它是皇权的象征。

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黄釉瓷器是明、清宫廷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

高温黄釉是含少量铁份的石灰釉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生成的三氧化二铁,呈黄色。黄釉瓷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白)烧;三是釉(黄)烧;四是金烧。黄釉在800度时分解,在1450度的高温中才成瓷。因此,黄釉瓷的烧制难度很高,往往是“十窑九不成”。叶佩兰主编的《中国明清瓷器真伪鉴别》一书介绍:“瓷器上的纯正黄釉始于明永乐府”。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书中提到:“近年,北京地区出土有与南京地区红彩瓷器风格一致的明初印花龙纹盘,较之永乐、宣德时的同类施釉略厚,色泽较深,黄釉色渊近似洪武二十五年,而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自明永乐年间”。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中亦提到:“明代黄釉自永乐朝开始,已经烧制得相当成功”。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所报道的实物相比对证明:明永乐时所生产的黄釉瓷器最为规整,其釉色最为纯正,其釉色中闪烁着如金丝楠木般金黄色的宝光,其他朝代所生产的黄釉瓷器与之是无法比肩的。

此碗圆唇微撇口、鼓腹、收腰、直角深坑足,底、足露胎,呈砂底无釉状。其胎质细腻、致密,因年代久远之故,其上生成有深、浅不一,呈黑褐色的蚀菌斑。此碗除底、足外通体施黄釉,黄釉釉子浓厚,仿若油脂。釉色温润,呈黄金般的明黄色调,且从中闪烁出如金丝楠木般的珠宝光芒;迎光侧视,从中透闪出五颜六色的“蛤蜊光”。仔细观察釉面,其上布有淡淡的一层黑灰色的“包浆”(即氧化膜)。其碗心剔刻有一枝折枝寿桃,在枝叶当中挂着三颗寿桃:其一寓意“长寿”,其二三颗寿桃寓意“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也。碗的外壁近足处剔刻一周仰覆莲瓣纹作为装饰,其上剔刻在“壬”字祥云纹间有两条同向疾行的猛龙,且看这两条猛龙身形矫健、张牙舞爪、身挟火云,煞是威武无穷。在近碗口处,自右至左用篆体刻有“永乐年制”横式单行四字款。

此碗体形硕大、浑圆饱满、中规中矩,其釉色金光灿灿。宝光四溢,其龙纹来势凶猛又凌云霸气。无论是从器型、体量、剔刻、釉色、制作工艺等角度来看,无不透露出皇家气派,是永乐一朝黄釉瓷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陈天宗

2020年03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