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首页 2020-02-22 08:19:48

武汉之奇,你知否

1897年,闹革命尚未出成果的孙中山提出“一都四京”:

一都:武汉,也就是新首都。

四京:西京是重庆,南京是广州,东京是南京,北京是北平。

孙中山这个提法,当时看来非常的前卫,或者说看起来很疯狂。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因为1897年大清帝国还在热火朝天地搞改革,看起来更像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还是小打小闹,未见成功之气象,属于非主流业务。至于他嘴里的定都武汉,听起来更像放大炮。孙中山有一个绰号就叫“孙大炮”。

但放在历史长河中看,孙中山这个提法——

却是对武汉的一个颠覆性认知

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功用

如果说中国地图的形状像鸡,那武汉就处于鸡心的位置,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渝等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名副其实的心脏位置。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如果把长江看成一个扁担,武汉恰好处于肩膀的位置。

向北面临中原,向南直达珠三角。

沿长江向上直达巴蜀,向下直通长三角。

所以说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毛泽东曾经写诗如此描述:“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现在的武汉,不论是从全国还是湖北省角度看,都是赤裸裸的大武汉。广义上讲,如今的武汉相当于5个伦敦、10个纽约或者83个巴黎。

有趣的是,武汉如此重要的地方,漫长的历史中并没有成为都城,近代工业文明来临之前,武汉不曾影响中国历史走势。

回眸当年的楚国,八百年时间,都城在长江中下游迁来迁去,在武汉周边绕来绕去。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从汉江流域的襄阳,到长江流域的荆州,到淮河流域的寿春(安徽寿县),都曾当过楚国首都,为何唯独没有武汉?

要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其实颇费周折。

还好可以通过立体史观,结合中国大历史走势来简单阐述一下。

按照立体史观,中国历史大趋势有三条线:

秦汉中央集权,农耕文明成熟,此前为奴隶文明;

隋唐科举制,推动体制成熟;

民国到如今,奔向工业文明周期。

对照这个大周期看:武汉的历史和其它城市很不同,有历史的快进键、慢放键、甚至暂停键。

先天弱势小武汉

别看武汉现在地理位置很重要:背靠江汉平原,横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仿佛独占长江中部,扼住巨龙之脉络。

其实武汉先天非常弱势,因为在很久之前江汉平原就是一个巨大的湖盆,在水里;后被长江、汉江等江河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形成云梦大泽(江汉平原前身)。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所以虽然武汉地理位置很好,虽然很早就有人类活动,但不适合大规模筑城,自然就很难建都。

就因为水环境很梦幻,所以俞伯牙和钟子期才能在那一带高山流水遇知音。

如果是现在武汉这种车水马龙的环境,绝对没有那个心情。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楚人把都城迁来迁去也不去武汉,就是这么个道理,环境好不能当饭吃啊。

楚人迁都遵循两个基本点:

其一,有平地种粮食,水陆运输方便。所以都城沿汉江、长江、淮河分布。

其二,不能远离中原文化。楚文化本是中原文化向南输入和当地文化结合的产物。传输路径有两条,西段从华北平原到南阳盆地,从汉江传到长江流域;东段直接从华北平原传到淮河流域。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为什么早期荆楚核心在襄阳和荆州?因为武汉大半个身子泡在水中嘛。

楚文化是武汉文化中最深层的基因,绚丽多姿,灵动多变;也是湖北人善于变通之根源。

但因当时的江汉平原是云梦大泽,所以武汉错过了农耕文明走向成熟的历史大戏,没能在春秋战国到秦汉这将近千年的历史大舞台上如西安、洛阳那般有精彩演出。

当时的武汉,名副其实的小武汉,直到西汉建立才置县。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其实那段历史还有一段秘密没人研究过:楚国为什么干不过秦国?

答案,就因为江汉平原是云梦大泽,无法像关中平原那样农耕;楚国也就无法像秦国那样执行耕战制度;楚人虽然勇猛有血性,但建制化军队总是干不过秦军。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换句话说,两千年前,若非武汉还是小武汉,而是大武汉;秦楚争霸,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这段改天仔细掰扯,今天略过。

总而言之,理解了这个,就可以理解当年刘备占领荆州之后为何辛辛苦苦跑去巴蜀建根据地(从江汉平原北伐比巴蜀方便多了),因为彼时江汉平原不是如今的江汉平原。

命运跌宕如史诗

秦汉大戏,本质上是农耕文明走向成熟、人口走向饱和的大戏。

根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两汉时代(422年)中原地区爆发瘟疫20次,西汉1次,东汉19次。

曹丕时代一场瘟疫,赫赫有名的“建安七子”死了一大半。

究其原因,本质也是黄河流域生态超载,环境破坏。

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水土继续流向云梦大泽,后者陆地面积逐渐增大。所以在三国时代,分析赤壁之战的战场和双方进军路线图,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云梦大泽当时的形态。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曹操进军路线,就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向楚地输出的路线。

如果没有云梦大泽,曹军可以直接陆地进攻,无需水军。两军交战路线基本在围绕云梦大泽打转。

曹操败走华容,意味着云梦大泽在缩小、在被陆地分割。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华容道背后的历史其实非常有趣


赤壁之战之后,孙权在夏口(武汉蛇山)建立军事重镇,作为和关羽荆州集团对峙的前沿。

三国结束之后,夏口的军事功能丧失,其瞭望塔便成了景观台,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黄鹤楼。

但是黄鹤楼直到唐朝才真正声名鹊起。

唐人崔颢、李白、王维、孟浩然等等,没事就跑去黄鹤楼溜达溜达。

宋人苏轼、陆游、黄庭坚等等,常常去黄鹤楼散散心。

心情高兴了就写诗词。这些人可比现在的网红、明星们魅力大。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崔颢那首《黄鹤楼》堪称是千古风流,艳压群芳。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首诗让崔颢赚了一千多年的名声,堪称文学史上最佳产品之一。就连李白看了都很服气,表示“眼前有景说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为什么黄鹤楼到唐代突然火了?

那是因为唐朝时代,江汉平原已经形成,云梦大泽被压缩、分割成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河流和湖泊(武汉现在还有166个大大小小的湖泊,那时只怕更多),如今都成了调节水利的工具。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唐人孟浩然写那个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其实是以岳阳为基点,南为洞庭湖,江北是古云梦泽。当然孟浩然时代,云梦大泽已经淤塞。不过并不是他弄错了,而是在作为诗人的感觉中,水天交界处,云梦泽仿佛还在而已。

也正是从唐代开始,中国经济中心南移。长江流域进入历史快车道,经济发展迅猛。

江汉平原好像是帝国新沃土。

武汉因为地理位置绝佳,文人都喜欢去那里溜达,流行文化昌盛,类似于改革开放后的香港。区别之处在于,香港只有流行文化;唐宋去武汉的文化大咖,不仅代表着流行文化,还代表着沉甸甸的文化底蕴。

武汉,错过了波澜壮阔的秦汉,终于在锦绣大唐崭露头角,迈开从小武汉到大武汉的步伐。

唐朝之前,武汉历史是慢进。

军事经济两腿跑

因为江汉平原展露真容,统一中国的趋势也发生了变化。

宋太祖赵匡胤定都开封之后,开启统一中国的步伐,第一步便是拿下长江中游的荆楚之地(荆楚当时的中心还是荆州)。

宋军这条进军路线和曹操当年类似,只不过拿下荆州的宋军再也不用面对云梦大泽的障碍和困惑,无需步兵换水军。

然后宋军数路向西(灭后蜀)、南(伐岭南)、东(平江南),达成统一南方的战略目标。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纵观两宋,虽然政治军事不强大,但经济高度发达,根源就在于彻底开发了长江流域。江汉平原也是在宋朝开始大规模开发,武汉飞速成长为华中重镇。汉阳被北宋皇室钦点为长江茶叶盐业贸易中心,号称“平时十万户,鸳瓦百贾区”,是长江中游的天下巨镇。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后来蒙古大军南下,和曹操与赵匡胤走的路线差不多,要拿下华中。金庸笔下的郭靖死守襄阳一辈子,其实就是要守住南阳盆地的汉江流域进入荆楚的脉门而已。

金庸的小说固然有夸张成分,但蒙古大军进攻南宋的过程中,确实在襄阳和荆州一带遭遇过顽强抵抗,吃了不少苦头。

于是愤怒的蒙古人拆了荆州,以其特有的粗犷把湖广行省省府设在武昌(武汉)。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从此以后,武汉取代荆州成为荆楚核心,影响力从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直达两广和贵州。大武汉的派头初显端倪。

当时还只有武昌与汉阳两镇,江南为武昌,江北为汉阳。明朝成华年间一场大雨导致汉江改道,从之前的龟山上方入江改为龟山下方入江,把汉阳一分为二。于是在汉江入江口的上方还叫汉阳,下方又多出了汉口,从而形成如今武汉三镇之格局。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汉江改道,两镇便三镇


放眼明清两代,主旋律便是“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周边的粮食成为京师的粮仓。

统御湖广的武汉越来越重要,至少在经济层面已经可以赶超之前的古都。

但武汉步入历史快车道,则是在近代。

快车道奔跑

鸦片战争之后,农耕文明的清帝国摇摇欲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武汉对中国的影响力呈指数级上升,大武汉时代开启。

太平军最初在广西起兵时并不顺利,经常吃瘪;到湖南后更是损兵折将,早期六大天王中的冯云山、肖朝贵战死;直到占领武汉,方才一飞冲天;随后丢掉武汉时,又不可阻挡地衰败。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曾国藩带领湘军,原本屡战屡败,甚至要跳水自杀;拿下武汉之后,方才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气势如虹。

拥有海洋思维的英国,一眼看出武汉的重要性,赶紧把武汉列为通商口岸。

英国人侵略,激发了武汉人的奋发图强。

太平天国之后,武汉成为洋务运动重地,推动了武汉当地工商业发展。

洋务运动干将之一,晚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坐镇武汉搞洋务。当年的汉阳造,在清末和民国都非常出彩,是各路军阀都钟爱的宝贝疙瘩。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正因如此,孙中山才会在1897年设想建都武汉。他是通盘考虑之后,才喊出的口号,并非心血来潮放空炮。

张之洞在武汉开办洋务编练新军,试图保住大清江山。

然而讽刺的是,张之洞死后,他编练的新军在辛亥年暴动,成为清王朝灭亡的直接掘墓人。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不仅推翻清帝国、还终结了帝国体制。

武汉成为“首义之城”,历史转折点,敢为天下先之象征。

然而民国首都竞争中,武汉没能如孙中山所愿,最终败给南京。

孙中山虽然当上临时大总统,但当时孙中山有很多无奈。比方说他钟爱的青天白日旗,当时也没能被选为国旗,而是用了花花绿绿的五色旗。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没能定都武汉,并没有阻挡孙中山对武汉的青睐。在他的“建国大纲”中,要把武汉建设为“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中国重要之商业中心”、“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内地开放之“顶水点”、规划“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但是孙中山的这些方案在民国时看起来还是像吹牛放大炮。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究其原因,民国太乱,38年基本上都在打仗。

武汉分别被黎元洪、段祺瑞、段芝贵、王占元、吴佩孚、唐生智、桂系、蒋系、日军等新旧军阀轮番统治过,基本上没有几天太平日子,都在打仗。这些人搞建设水平很烂,过日子水平一般,但捞钱水平倒是一流。

著名的北伐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格局。

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改变二战东方战场格局。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因为战争破坏没时间建设,武汉整体工业实力不够。

武汉分成三块,往来全部靠船运,连个桥都没有。

走亲访友要坐船,生意往来也是坐船,生产贸易还要船……

虽然到了大武汉时代,但往来一直坐在船上,实在是太麻烦了。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所有这些难题,直到共和国时代方才完全解决。

从1955年第一座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天堑变通途开始,到如今已经有若干桥梁、隧道连接两岸。未来还会有更多。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不论是汽车、火车、铁路、高铁,都可呼啸而过,当然如果你愿意,还可以继续坐船,各种型号的船舶随便挑选。

如果你高兴,而且又有能力,去江边戏耍一番也行。

孙中山当年设想的一切硬件设施基本完全实现。

武汉不仅成为“中国重要之商业中心”,还是中国中部城市群之一。

武汉不仅成为“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还成为亚洲高铁网络中枢之一。

这个过程见证了整个中国奔向工业文明的历程,其艰辛如愚公移山,传奇如史诗数卷。

大武汉简史简经简络,民国分水岭,慢放快进都有奇观


纵观武汉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的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大大,每一步都非常清晰。在它登上历史舞台之后,随着历史周期的演变,步伐越来越迅捷。

有人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其实不太准确。

准确地说,武汉应该是一部壮士性格的城市——

有理想但务实,不完美但足够有力量。

楚人的精神从没磨灭,一路走来不能说所向无敌,但一直在斩荆披棘。

但城市软件系统,从这次疫情处理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