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首页 2020-02-18 11:43:35

一、制造业主要分类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 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 或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或零售, 均视为制造。根据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制造业属于门类C,共分为31个大类,我国制造业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等类型。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制造业增长率快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使制造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水平与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制造业的经济地位分析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体,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建国七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516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970.6倍,年均增长11.0%。我国已从一个制造业非常薄弱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国际惯例,制造业也是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将受到严重威胁;只有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中国才可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20%以上,70%-80%的财富来自制造业,国际上最大的跨国公司100强中,80%集中在制造业当中。

三、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随着人均GDP上升,制造业比重先升后降,工业化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速几乎同时达到峰值。一国经济由低收入阶段向中高收入阶段迈进的过程,也是工业化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GDP达64644元。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典型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随着人均GDP不断提高,工业化率先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了持续快速升级。传统工业占经济比重下降,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也将趋势性下行,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高达33.9%。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政策环境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紧紧依靠改革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近年来,在相关利好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以及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社会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走过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转型升级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复杂的格局。制造业成长承受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市场国家加速追赶的双重力量挤压。

近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低端劳动力工资涨幅尤为明显。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跟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明显高于越南、印尼、印度等国。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制造业运行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获得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从产业角度看,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其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发展程度始终引领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中国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9.6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30.5万亿元,年均增长9%。目前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首次超越美国,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制造业PMI指数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总体扩张;低于50%,通常反映制造业衰退。2019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中,金属类、建材类占比偏高,而机械类占比偏低, 反映从原材料类行业到加工组装类行业的升级并不顺畅,但电子行业实现了弯道超车。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占比来看,集中度较低,只有11个行业占比超过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0%,通用设备制造业6.8%,专用设备制造业6.7%,汽车制造业6.4%,金属制品业5.7%,农副食品加工业5.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3.5%、纺织业3.4%,合计占比68.9%。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运行现状

1、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是制造业的基石,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实施、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重要使命。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9万亿元,2018年增至10.8亿元,预计随着装备制造业技术的发展,销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13.8万台,复合增长率高达50%。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实际出货量13.3万台,相比2017年有所下滑。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医药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增长快车道。国内医药制造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1834亿元,快速增长至2016年的3167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9.5%。受结构调整及基数增大的影响,近年来行业产值增速开始下滑,2019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2227.5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利润总额约1608.2亿元,同比增长9.4%。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电子制造业

过去十年,我国电子产业迅猛增长,增速持续领跑,占比不断上升。而步入成熟期的美国和日本电子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趋于稳定。作为半导体产品的核心,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自给率不足,对进口依赖度较高,2019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累计产量为790.6亿块,同比下降2.5%。其中6月当月,集成电路产量为148.9亿块,同比下降1.2%。

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行报告,智能制造前景广阔,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六、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一)发展机遇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也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经济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国产业安全屏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环境资源约束不断强化,近些年我国制造业出现了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到了我国更多企业“走出去”的阶段。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兴国之器、立国之本,从产业安全和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角度看,我国制造业在经济中必须保证相当比例,避免制造业空心化,这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过去十年间,中国制造业升级如火如荼。但由于起步较晚,与美、日、德等老牌制造强国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原材料类行业占比偏高、装备加工类行业占比偏低。而在未来十年,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医药,将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点领域。

(二)挑战

1、产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是经济规律使然,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革开放的闸门洞开,中国本土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加上地方政府的“超国民待遇”,导致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较低,外资汹涌而入。如今随着中国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制造业开始向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中国的产业转移,在国际层面上是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向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东等地区转移;在国家层面上是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产业转移的压力更是巨大,广东省2009年提出的“双转移”是产业转移在区域上的表现。产业转移对中小企业资金、技术、成本等挑战很大,但不管企业愿意与否,产业转移的步伐早已开始。

2、从成本优势到微利时代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很低,政府有很多的优惠政策等。当时制造业的成本低,利润空间较大,“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价格优势,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工厂”。但如今中国制造业的黄金发展期已过,真正地进入了微利时代。“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成了“低端廉价”的代名词,技术含量很低,加上中国的人口红利的优势行将消失,现在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率普遍只有1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大量的中小制造型企业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

3、由粗放式生产到产业升级

中国很多的中小企业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粗放式的生产和管理是其原始基因。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必然要求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这也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的核心是管理升级,即在管理上通过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向产业链的上游进军,真正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

4、环保压力增大

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早年间,我国对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的管理较为粗放。虽然近年来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扩大低耗能产业、抑制高耗能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举措,但是制造业的污染治理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系列环保措施的执行让环保压力成为了许多制造企业不可承受之重。然而,发展制造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去中国制造业不重视环境保护及能源消耗,使其在现阶段必将遭遇“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