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首页 2020-01-10 12:00:14

人类的大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之一,思维和存在是怎样存在的,我们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的,人类独有的语言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可以说人脑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投身于开辟这片新大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科学家就是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他"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的陈宜张。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陈宜张

19岁考上浙大 师从名师王季午

1927年9月陈宜张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周巷镇一个书香世家。1946年,19岁的陈宜张考入国立浙江大学(现今浙江大学)。

1947年暑假,已读机械系一年的陈宜张考虑到父亲意愿、现实问题以及在自己九岁时因霍乱去世的祖父等因素,申请转系读医。

由家中发信给竺可桢校长申请转系学习,没想到很快收到了回复。竺可桢校长回信说,由于转系应于学期结束前提出,现已过期,可先修读医学课程,待二年级结束时再办手续。

当时学校刚由贵州复原回杭,百忙之中的竺校长竟为一个超过转系申请期的学生来自亲自回复,为他操心和设法弥补,尽量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心愿,这使陈宜张十分感动。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陈宜张的比较解剖学实验报告(1947年)

大学期间,他得到了王季午、谈家桢等名师的亲身教诲,那种"求是"精神始终贯穿于他整个教学科研生涯,并潜移默化地成为他的人生信仰。1952年,陈宜张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长期从事中枢神经生理学研究。1995年获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全班同学结业合影(前左1徐仁宝,后右2陈宜张,1951年6月)

中英文双语上课,学校"最受欢迎的教员"

20世纪80年代,陈宜张在研究下丘脑与应激时,想从测定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浓度入手,将它视为如同测痛行为一样的一个指标,以取代针刺镇痛,于是他接触到了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由此产生了他科学生涯的主要贡献。

陈宜张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这一假说对于甾体激素作用方式提出了新的解释。

甾体激素是5种激素的统称,包括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它影响着生命的新陈代谢,对生命非常重要。

当时学术界认为,甾体激素主要是通过影响基因组发生作用,需要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后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完成。而陈宜张发现,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不经过基因组,属于非基因组。这对传统学说是一个重要补充与挑战。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冯德培考察二军医大生理学教研室(左起:卢振东,陈宜张,朱鹤年,冯德培,生理学教研室,1981年)

"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膜受体假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

陈宜张专心育人,为我军万余名军事医学人才讲授过多门基础医学课程,亲自带教的38名硕士、博士,已成为国内外生理、神经科学界中坚力量。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陈宜张与学生交流(1985年)

根据工作人员回忆,20世纪80年代,第二军医大学曾经在毕业学生中做了一份"最受欢迎的教员"调查,结果陈宜张得票率超过了96%,位列榜首。数十年来,这位总能在课堂上带给学员海量最新专业知识的教授陈宜张,一直保留着用中英文双语上课的习惯,成为第二军医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员。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陈宜张(左1)与张香桐(左3)、吴建屏(右1)(中科院脑研究所论文答辩会,1985年)

晚年连发研究巨著

春寒料峭,霜凝枝头,冬去秋来,寒来暑往,陈宜张挑灯夜战已经成为常态。在整个神经科学领域,陈宜张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专家,和很多科学家一样,他晚年依然笔耕不辍,一部又一部科学巨著问世——2008年《神经科学的历史发展和思考》(54万字)、2011年《探索科学的英才——从灵魂到知识分子之路》(70万字)、2014年《突触》(70万字)、2018年《脑研究的前沿与展望》(95万字)……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陈宜张就开始从事中枢神经生理学研究,期间发现了单个电刺激可使幼兔大脑皮层树突电位长时间易化。1958年前后参加烧伤后输液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与当时Evans公式的不同观点,对指导临床输液有一定意义。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突触》

2014年,87岁高龄的陈宜张独立撰写70万字的科学著作《突触》问世。该书被誉为"是站在当代科学发展前沿,对突触研究领域进行综合评介的国内首部学术专著"。

2018年春节,年逾九旬的陈宜张迎来了他的新作《脑研究的前沿与展望》。这本16开700页95万字的恢弘巨著,在《神经科学的历史发展和思考》《突触》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从神经科学发展与现状的全局出发,对脑研究的方法学、技术手段、历来的还原论研究课题以及拓展整体论研究的探索,还有研究的未来展望,进行了规模恢宏的论述。

众所周知,脑研究涵盖范围极广,该书从8个大模块、19章详细进行了论述。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神经科学的历史发展和思考》

一部又一部专业著作背后是陈宜张难以想象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神经系统电生理学"是一门新学科,而且没有现成教材。为了能够培养优秀军事医学人才,陈宜张干脆就"自制教材"。白天上课,晚上整理笔记和讲义。累的时候他就按摩一次眼眶。经过认真整理,他的这些文稿出版后,成为了该领域中国第一部研究生标准教材,长期使用。

神经科学领域响当当专家

多年来,陈宜张在神经科学领域越走越远,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

陈宜张发现的糖皮质激素对神经细胞的分泌有快速、非基因组的抑制作用,对其重摄取谷氨酸则有快速、非基因组的促进作用。荷兰De.Kloet教授称此项工作为"甾体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重大贡献"。

据统计,自1989年以来,陈宜张已有5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美国《神经科学方法》主编Conn教授邀请陈宜张为其第11卷撰写专题文章。实验结果及图已被Brown教授编撰的教科书《神经内分泌学导论》重点引用。他的3篇论文被国际文献广泛引用,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文献。还受邀为国外专业杂志撰写了特邀综述,被英国《J physiology》等国际期刊邀请为审稿人。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参加第73次香山科学讨论会(1997年5月19日)

陈宜张在国际、国内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综述20篇,编写与译述专著7部,其中有译著《临床神经生理学》,专著《神经系统电生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发育分子生物学》。

2000年以来,陈宜张院士在国内发起了跨学科的"活细胞单分子实时显示"领域的研究,随后又提出了"精确细胞生物学"的概念,在更深广的层面上对我国基础科学和医学研究事业作出重要推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参加中美医学论坛(左1韩济生,右1陈竺,右3陈宜张,休斯敦2000年12月)

夫妻二人向母校捐赠50万元

陈宜张院士的"一毛不拔"简直超出了天际线——《人民日报》专门有篇报道《"抠门儿"院士陈宜张》。

文中说:"在工作上一向精益求精、严格要求的陈宜张,在生活上却节俭质朴得近乎苛刻。至今,他身上仍穿着领子洗得发白的03式军装衬衣、补了又补的旧制式皮鞋和那泛黄的旧挎包。他用纸张一律写满双面才肯丢掉,还常常保留各种商标纸,用其背面作为便签来记录……"

尽管陈宜张院士在个人生活上"精抠细算",但对于国家和继续帮助的困难学生,他却"一掷千金"。

87岁出版70万字学术著作,年逾九旬完成95万字巨著展望脑科学

与研究生宋玲讨论实验中的问题

2000年和2009年,陈宜张院士和夫人徐仁宝教授两次走进母校浙江大学,捐出半生积蓄50万元,设立"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奖励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

他说:"尽管金额不大,但确实是我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定要把钱给到品学兼优的孩子手中。"

2008年汶川地震,陈宜张当即向灾区捐了1万元;2009年起,他又自费出资25万元,在母校余姚中学设立"陈宜张奖学金"。而这些钱都是陈宜张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还有和夫人多年生活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