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首页 2018-09-13 10:12:32

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可打破部门、学科、区域界限,优化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好地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我省是农业大省,加快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意义重大。从实际看,近年来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总量少规模小、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需着眼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精准施策。

明确战略定位,科学制定规划

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必须立足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瞄准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联盟发展。综合运用政策、资金和项目管理等手段和措施,科学编制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战略规划,紧盯农业科研、转化、应用、服务等关键环节,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益化。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围绕生态养殖、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规划组建一批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其他组织机构发起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积极吸纳京津创新资源进入联盟组织。

坚持政策引导,搭建发展平台

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扶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资金扶持、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围绕重大技术创新问题,着力推动重点领域联盟构建。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的成功经验,完善工作布局,明确工作重点及目标,研究改进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方式。推进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在科技计划、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搭建联盟与联盟、联盟与政府、联盟与社会等各方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努力建设行业一流、面向国际的研发及转化平台。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利益共享

企业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力和主角,是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直接推动者。鼓励企业在新品种培育、新产品研发、新业态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真正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成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发展的中坚力量。以产业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导向,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办法,建立健全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产”为主导,打通创新要素全链条对接通道,改进资金投入和利益分配方式,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同设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建立中试基地架起科研和生产之间的桥梁,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保障的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新机制。一是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围绕农业行业性、区域性、基础性重大关键问题,瞄准绿色、优质、高效、安全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和推广应用模式。二是强化一体化协作机制。面向共建共享,最大限度汇聚各方面优势特色资源,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数据、种质等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科技人员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三是健全完善战略协同机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一个涉及多元主体、多种关系、过程复杂的网格化组织形式,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运用战略思维开展联盟协同创新活动,不断提升联盟创新绩效。

面向市场需求,提升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现强强联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服务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出台人才评价实施细则,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积极性,让科研人员的知识价值在市场中得到最大化实现。着力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产学研融合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以企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参与技术研发、推广和科技服务,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企业优秀人才也可到高校、科研院所挂职,将生产应用、科技研发过程中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推介给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实现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的良性互动。

强化政策保障,营造发展氛围

依法保障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权益,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创新成果,对创新联盟中的欺诈和背叛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处。建立省级联盟管理信息和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管理和服务效率。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科技成果、科技人才、服务资源等数据库,促进联盟与联盟、联盟与企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鼓励联盟成员以及其他合作单位之间强强联合,提高综合竞争力,拓展业务范围,增强知名度和信誉度。及时总结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深入宣传推广,营造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发展的良好氛围。